标准与指南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

    <正>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划。一、防治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病死率逐步下降,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也要看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影响流行的社会因素复杂交织,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2025年01期 v.1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

    <正>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划。一、防治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病死率逐步下降,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也要看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影响流行的社会因素复杂交织,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2025年01期 v.1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沈银忠;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NR、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艾滋病诊治和管理中合理决策,《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2025年01期 v.15 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沈银忠;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NR、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艾滋病诊治和管理中合理决策,《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2025年01期 v.15 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动态

  • 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

    <正>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2025年1月9日消息,近日,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1位外籍人员,有刚果(金)旅居史。发现疫情后,国家及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病例诊治等工作,在密切接触者中陆续发现4例关联病例,均为亲密接触后感染。相关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症状较轻。目前在一般接触人员中未发现感染者,相关感染者和风险人员正在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2025年01期 v.1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 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

    <正>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2025年1月9日消息,近日,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1位外籍人员,有刚果(金)旅居史。发现疫情后,国家及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病例诊治等工作,在密切接触者中陆续发现4例关联病例,均为亲密接触后感染。相关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症状较轻。目前在一般接触人员中未发现感染者,相关感染者和风险人员正在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2025年01期 v.1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 2024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4年10月(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63 572例,死亡2 253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0 134例,死亡2 253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48 566例,报告死亡359人)、梅毒(报告发病53 569例,报告死亡2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2 943例,报告死亡270人)、登革热(报告发病11 083例,报告死亡0人)和百日咳(报告发病10 118例,报告死亡2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2.1%。其他乙类传染病:淋病(报告发病8 998例,报告死亡0人)、艾滋病(报告发病4 403例,报告死亡1 598人)、布鲁菌病(报告发病3 381例,报告死亡0人)、猩红热(报告发病3 040例,报告死亡0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2 680例,报告死亡0人)、伤寒和副伤寒(报告发病456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374例,报告死亡2人)、疟疾(报告发病204例,报告死亡2人)、麻疹(报告发病107例,报告死亡0人)、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65例,报告死亡0人)、炭疽(报告发病60例,报告死亡1人)、猴痘(报告发病38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发病21例,报告死亡2人)、狂犬病(报告发病20例,报告死亡14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6例,报告死亡1人)。

    2025年01期 v.1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2024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4年10月(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63 572例,死亡2 253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0 134例,死亡2 253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48 566例,报告死亡359人)、梅毒(报告发病53 569例,报告死亡2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2 943例,报告死亡270人)、登革热(报告发病11 083例,报告死亡0人)和百日咳(报告发病10 118例,报告死亡2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2.1%。其他乙类传染病:淋病(报告发病8 998例,报告死亡0人)、艾滋病(报告发病4 403例,报告死亡1 598人)、布鲁菌病(报告发病3 381例,报告死亡0人)、猩红热(报告发病3 040例,报告死亡0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2 680例,报告死亡0人)、伤寒和副伤寒(报告发病456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374例,报告死亡2人)、疟疾(报告发病204例,报告死亡2人)、麻疹(报告发病107例,报告死亡0人)、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65例,报告死亡0人)、炭疽(报告发病60例,报告死亡1人)、猴痘(报告发病38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发病21例,报告死亡2人)、狂犬病(报告发病20例,报告死亡14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6例,报告死亡1人)。

    2025年01期 v.1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关于公布检疫传染病目录的公告 2024年第2号

    <正>2024年第2号(2024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根据2024年6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相关规定,公布检疫传染病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检疫传染病目录 鼠疫、霍乱、黄热病、埃博拉病毒病、天花、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中东呼吸综合征。

    2025年01期 v.1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关于公布检疫传染病目录的公告 2024年第2号

    <正>2024年第2号(2024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根据2024年6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相关规定,公布检疫传染病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检疫传染病目录 鼠疫、霍乱、黄热病、埃博拉病毒病、天花、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中东呼吸综合征。

    2025年01期 v.1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2024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4年11月(11月1日0时至11月30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35 391例,死亡2 528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98 149例,死亡2 527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54 173例,报告死亡495人)、梅毒(报告发病52 434例,报告死亡2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1 790例,报告死亡238人)、淋病(报告发病9 211例,报告死亡0人)和百日咳(报告发病7 829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2.4%。其他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报告发病5 201例,报告死亡0人)、猩红热(报告发病5 111例,报告死亡0人)、艾滋病(报告发病4 760例,报告死亡1 763人)、布鲁菌病(报告发病3 878例,报告死亡1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2 128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777例,报告死亡4人)、伤寒和副伤寒(报告发病340例,报告死亡0人)、疟疾(报告发病282例,报告死亡4人)、麻疹(报告发病116例,报告死亡0人)、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36例,报告死亡0人)、炭疽(报告发病24例,报告死亡0人)、狂犬病(报告发病18例,报告死亡18人)、猴痘(报告发病16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发病13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10例,报告死亡2人)、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发病2例,报告死亡0人)。

    2025年01期 v.15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2024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4年11月(11月1日0时至11月30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35 391例,死亡2 528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98 149例,死亡2 527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54 173例,报告死亡495人)、梅毒(报告发病52 434例,报告死亡2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1 790例,报告死亡238人)、淋病(报告发病9 211例,报告死亡0人)和百日咳(报告发病7 829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2.4%。其他乙类传染病:登革热(报告发病5 201例,报告死亡0人)、猩红热(报告发病5 111例,报告死亡0人)、艾滋病(报告发病4 760例,报告死亡1 763人)、布鲁菌病(报告发病3 878例,报告死亡1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2 128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777例,报告死亡4人)、伤寒和副伤寒(报告发病340例,报告死亡0人)、疟疾(报告发病282例,报告死亡4人)、麻疹(报告发病116例,报告死亡0人)、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36例,报告死亡0人)、炭疽(报告发病24例,报告死亡0人)、狂犬病(报告发病18例,报告死亡18人)、猴痘(报告发病16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发病13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10例,报告死亡2人)、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发病2例,报告死亡0人)。

    2025年01期 v.15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国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发病风险有所升高。根据我国百日咳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对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免疫保护,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

    2025年01期 v.15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全球和我国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国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发病风险有所升高。根据我国百日咳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对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免疫保护,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

    2025年01期 v.15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关于公布监测传染病目录的公告 2024年第3号

    <正>2024年第3号(2024年12月30日)根据2024年6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相关规定,公布监测传染病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监测传染病目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人感染新亚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猴痘、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疟疾、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尼帕病毒病、西尼罗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奥罗普切病毒病、裂谷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2025年01期 v.15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关于公布监测传染病目录的公告 2024年第3号

    <正>2024年第3号(2024年12月30日)根据2024年6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相关规定,公布监测传染病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监测传染病目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人感染新亚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猴痘、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疟疾、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尼帕病毒病、西尼罗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奥罗普切病毒病、裂谷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2025年01期 v.15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政策解读

    <正>一、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诊断发现比例不断提高,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病死率逐步下降,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同时,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影响流行的社会因素复杂交织,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疾控局在全面梳理政策、深入调研、总结有效工作模式和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听取多领域专家建议、充分征求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于12月6日印发实施。《规划》的出台,对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5年01期 v.1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政策解读

    <正>一、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诊断发现比例不断提高,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病死率逐步下降,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同时,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影响流行的社会因素复杂交织,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疾控局在全面梳理政策、深入调研、总结有效工作模式和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听取多领域专家建议、充分征求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于12月6日印发实施。《规划》的出台,对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5年01期 v.1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述评

  • 关于30岁以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育龄期女性的抗病毒治疗和管理的思考

    刘志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育龄期女性是一个特殊人群,对这一人群的治疗管理,需要考虑母婴双方的获益和安全性。当前,随着扩大抗病毒治疗理念的广为接受,以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简称《指南》)的发表,关于这一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问题,特别是对30岁以上HBV感染育龄期女性的抗病毒治疗,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以《指南》为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分别从备孕期、妊娠期和产后三个阶段,对30岁以上慢性HBV感染育龄期女性的治疗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2025年01期 v.1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关于30岁以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育龄期女性的抗病毒治疗和管理的思考

    刘志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育龄期女性是一个特殊人群,对这一人群的治疗管理,需要考虑母婴双方的获益和安全性。当前,随着扩大抗病毒治疗理念的广为接受,以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简称《指南》)的发表,关于这一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问题,特别是对30岁以上HBV感染育龄期女性的抗病毒治疗,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以《指南》为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分别从备孕期、妊娠期和产后三个阶段,对30岁以上慢性HBV感染育龄期女性的治疗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2025年01期 v.1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论著

  • 北京市540名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人乳头瘤病毒认知和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宋亮;王睿;丁海峰;李镇男;于淼;张政;刘英杰;

    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认知和疫苗接种意愿,分析该人群HPV知晓和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北京市540名MSM。HPV知晓和疫苗接种意愿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调查对象HPV知晓率为51.67%(279/540),愿意免费接种HPV疫苗的占98.70%(533/540),愿意自费接种的占69.26%(374/5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大学/大专(OR=2.64,95%CI:1.57~4.45)和研究生及以上(OR=4.45,95%CI:2.32~8.51)的调查对象HPV知晓率更高;几天1次/只在应酬时喝酒的调查对象HPV知晓率较低(OR=0.25,95%CI:0.07~0.97);最近1年异性性行为时有时使用安全套(OR=2.17,95%CI:1.03~4.56)和每次都用安全套(OR=2.53,95%CI:1.33~4.79)、月收入≥10 000元(OR=2.62, 95%CI:1.65~4.15)、知晓HPV (OR=2.19, 95%CI:1.49~3.24)的MSM更愿意自费接种HPV疫苗,而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的MSM较不愿意自费接种(OR=0.56,95%CI:0.33~0.96)。结论 北京市MSM的HPV疫苗自费接种意愿较高,应加强在该人群中的HPV相关健康教育,可考虑在该人群中启动HPV疫苗试点接种。

    2025年01期 v.1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北京市540名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人乳头瘤病毒认知和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宋亮;王睿;丁海峰;李镇男;于淼;张政;刘英杰;

    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认知和疫苗接种意愿,分析该人群HPV知晓和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北京市540名MSM。HPV知晓和疫苗接种意愿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调查对象HPV知晓率为51.67%(279/540),愿意免费接种HPV疫苗的占98.70%(533/540),愿意自费接种的占69.26%(374/5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大学/大专(OR=2.64,95%CI:1.57~4.45)和研究生及以上(OR=4.45,95%CI:2.32~8.51)的调查对象HPV知晓率更高;几天1次/只在应酬时喝酒的调查对象HPV知晓率较低(OR=0.25,95%CI:0.07~0.97);最近1年异性性行为时有时使用安全套(OR=2.17,95%CI:1.03~4.56)和每次都用安全套(OR=2.53,95%CI:1.33~4.79)、月收入≥10 000元(OR=2.62, 95%CI:1.65~4.15)、知晓HPV (OR=2.19, 95%CI:1.49~3.24)的MSM更愿意自费接种HPV疫苗,而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的MSM较不愿意自费接种(OR=0.56,95%CI:0.33~0.96)。结论 北京市MSM的HPV疫苗自费接种意愿较高,应加强在该人群中的HPV相关健康教育,可考虑在该人群中启动HPV疫苗试点接种。

    2025年01期 v.1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天津市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研究

    郭燕;杨杰;柏建芸;柳忠泉;董笑月;李龙;赵璇;于茂河;

    目的 调查天津市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 HIV)新发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2017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天津市招募最近6个月内有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经历的16~24岁YMSM为研究对象,并建立开放性队列,在完成基线调查和HIV检测的基础上每6个月开展1次随访调查和检测,主要调查内容包含人口学信息及艾滋病相关行为学信息。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49例纳入队列的研究对象,研究期间HIV新发感染54例,累积观察时间为1 586.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3.4 (95%CI:2.5~4.3)/100人·年。其中2017—2018、 2019—2020、 2021—2022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5 (95%CI:2.3~6.7)/100人·年、3.0(95%CI:1.8~4.2)/100人·年和3.3(95%CI:1.7~4.9)/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6岁者,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6岁者(HR=0.408,95%CI:0.190~0.877)发生HIV感染风险较低;相比于天津市居住时间<2年者、主要通过线上寻找性伴者、基线调查时未感染梅毒者,天津市居住时间≥2年者(HR=2.530,95%CI:1.006~6.363)、主要通过线下寻找性伴者(HR=2.045,95%CI:1.064~3.931)和基线调查时感染梅毒者(HR=2.347,95%CI:1.206~4.566)发生HIV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天津市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YMSM中HIV新发感染率未见明显下降,并且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持续加强针对此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2025年01期 v.1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天津市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研究

    郭燕;杨杰;柏建芸;柳忠泉;董笑月;李龙;赵璇;于茂河;

    目的 调查天津市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 HIV)新发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2017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天津市招募最近6个月内有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经历的16~24岁YMSM为研究对象,并建立开放性队列,在完成基线调查和HIV检测的基础上每6个月开展1次随访调查和检测,主要调查内容包含人口学信息及艾滋病相关行为学信息。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49例纳入队列的研究对象,研究期间HIV新发感染54例,累积观察时间为1 586.0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3.4 (95%CI:2.5~4.3)/100人·年。其中2017—2018、 2019—2020、 2021—2022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5 (95%CI:2.3~6.7)/100人·年、3.0(95%CI:1.8~4.2)/100人·年和3.3(95%CI:1.7~4.9)/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6岁者,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16岁者(HR=0.408,95%CI:0.190~0.877)发生HIV感染风险较低;相比于天津市居住时间<2年者、主要通过线上寻找性伴者、基线调查时未感染梅毒者,天津市居住时间≥2年者(HR=2.530,95%CI:1.006~6.363)、主要通过线下寻找性伴者(HR=2.045,95%CI:1.064~3.931)和基线调查时感染梅毒者(HR=2.347,95%CI:1.206~4.566)发生HIV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天津市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YMSM中HIV新发感染率未见明显下降,并且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持续加强针对此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2025年01期 v.1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绵阳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预期使用HIV暴露前预防对其性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舒亚;王毅;樊静;何静;杨红;罗成瑞;

    目的 了解绵阳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预期使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对其性行为的影响,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在绵阳市辖区内居住,年龄≥16岁,1年内与同性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肛交/口交)的MSM进行预期使用PrEP对其性行为影响(使用安全套、性伴数量)等的横断面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预期使用PrEP对性行为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981份,预期使用PrEP中,7.6%(75/981)调查对象会减少使用安全套、53.2%(522/981)不确定,5.7%(56/981)会增加性伴数量、56.8%(557/981)不确定。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期使用PrEP会减少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在大专及以上文化(OR=2.260,P=0.015)、学生(OR=3.356,P<0.01)、做过HIV检测(OR=4.436,P=0.002)、使用rush(OR=2.288,P=0.003)、高水平性感觉寻求(OR=2.143,P=0.008)者更大,本地居住时间>2年(OR=0.448,P=0.025)、社区网络较大(OR=0.523,P=0.030)、艾滋病知识全正确(OR=0.308,P=0.001)者更小;增加性伴数量的可能性在未婚(OR=3.176,P=0.017)、外市户籍(OR=2.351, P=0.005)、主要以传统方式寻找性伴(OR=2.826, P=0.034)、多性伴(OR=2.480, P=0.004)者更大,社区网络较大(OR=0.531, P=0.048)、害怕感染艾滋病(OR=0.351,P=0.001)者更小。结论 绵阳市MSM预期使用PrEP存在增加高危性行为的潜在风险,其对性行为的影响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社区网络和性行为等相关,存在风险行为的MSM更可能增加高危性行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2025年01期 v.1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1126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莫炳东;韦素方;蒋忠胜;吕光宇;王晓源;吴先球;吴莹;张鹏;

    目的 分析老年(60岁以上)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 126例老年(60岁以上)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住院过程中或出院时病情发生进展者分为进展组,病情好转者分为好转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1 126例老年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中,经治疗后进展为重症患者有103例,重症率为9.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男性人数(χ~2=5.041,P=0.025)、合并基础疾病人数(χ~2=8.772,P=0.003)、激素治疗人数(χ~2=9.872,P=0.002)、年龄(t=-3.847,P<0.01)、白细胞计数(U=40 109,P=0.001)、C-反应蛋白(U=33 880,P<0.01)、D-二聚体(U=16 880,P<0.0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N基因(t=4.419,P<0.0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O基因(t=4.238,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U=32 197,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U=384.5,P<0.02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数(χ~2=6.586,P=0.010)、抗病毒治疗人数(χ~2=11.252,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3.106,95%CI:1.165~8.284)、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06,95%CI:1.033~1.184)是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OR=0.409,95%CI:0.200~0.837)、新冠病毒核酸CT值N基因升高(OR=0.892,95%CI:0.837~0.951)是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建立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重症化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AUC值为0.738,截断值为1.5。结论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易进展,若患者同时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检测新冠病毒核酸CT值低、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4项中的2项及以上,患者发生重症及病情进展的风险增加。

    2025年01期 v.1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1126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莫炳东;韦素方;蒋忠胜;吕光宇;王晓源;吴先球;吴莹;张鹏;

    目的 分析老年(60岁以上)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 126例老年(60岁以上)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住院过程中或出院时病情发生进展者分为进展组,病情好转者分为好转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1 126例老年新冠病毒感染中型患者中,经治疗后进展为重症患者有103例,重症率为9.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男性人数(χ~2=5.041,P=0.025)、合并基础疾病人数(χ~2=8.772,P=0.003)、激素治疗人数(χ~2=9.872,P=0.002)、年龄(t=-3.847,P<0.01)、白细胞计数(U=40 109,P=0.001)、C-反应蛋白(U=33 880,P<0.01)、D-二聚体(U=16 880,P<0.0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N基因(t=4.419,P<0.0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O基因(t=4.238,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U=32 197,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U=384.5,P<0.02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数(χ~2=6.586,P=0.010)、抗病毒治疗人数(χ~2=11.252,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3.106,95%CI:1.165~8.284)、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06,95%CI:1.033~1.184)是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OR=0.409,95%CI:0.200~0.837)、新冠病毒核酸CT值N基因升高(OR=0.892,95%CI:0.837~0.951)是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保护因素。建立老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重症化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AUC值为0.738,截断值为1.5。结论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易进展,若患者同时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检测新冠病毒核酸CT值低、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4项中的2项及以上,患者发生重症及病情进展的风险增加。

    2025年01期 v.1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2012—2023年北京市怀柔区哨点医院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姬莉莉;高志勇;耿晓飞;毛玉梅;喻金玉;王英杰;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3年北京怀柔医院、怀柔区妇幼保健院等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检测,对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的致泻病毒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3年共收集1 487例粪便标本,阳性检出573例,阳性率为38.53%;其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18.63%(277/1 487)、14.06%(209/1 48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4.91%, 73/1 487)、星状病毒(4.37%, 65/1 487),札如病毒阳性率最低(1.34%,20/1 487)。病例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1.61%,24/1 487)的双重感染最常见。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呈季节性变化,冬季(52.88%,193/365)、春季(51.58%,196/380)阳性率最高,夏季(21.83%,81/371)阳性率最低(χ~2=120.866,P<0.01)。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2012—2023年病毒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出率较高,病毒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各年龄段均易发生感染。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及预防,降低大流行的风险。

    2025年01期 v.15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2012—2023年北京市怀柔区哨点医院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姬莉莉;高志勇;耿晓飞;毛玉梅;喻金玉;王英杰;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3年北京怀柔医院、怀柔区妇幼保健院等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检测,对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的致泻病毒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3年共收集1 487例粪便标本,阳性检出573例,阳性率为38.53%;其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18.63%(277/1 487)、14.06%(209/1 48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4.91%, 73/1 487)、星状病毒(4.37%, 65/1 487),札如病毒阳性率最低(1.34%,20/1 487)。病例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1.61%,24/1 487)的双重感染最常见。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呈季节性变化,冬季(52.88%,193/365)、春季(51.58%,196/380)阳性率最高,夏季(21.83%,81/371)阳性率最低(χ~2=120.866,P<0.01)。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2012—2023年病毒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出率较高,病毒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各年龄段均易发生感染。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及预防,降低大流行的风险。

    2025年01期 v.15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2023—2024年流感季北京市大兴区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冬梅;张霁颖;史倩萍;赵晓琳;陈丽岩;刘晓颖;吕敏;

    目的 了解2023—2024年流行性感冒(流感)季北京市大兴区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大兴区随机选取19家基层医疗机构,后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选取888名6~<60月龄儿童看护者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及家庭的人口和社会学特征;看护者流感知识知晓及接种意愿情况;流感疫苗知识的来源;接种及未接种疫苗原因等内容,并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其中疫苗接种率及接种意愿影响因素通过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 2023—2024年流感季研究对象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8.3%(251/888)。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儿童月龄、是否入托、儿童2022年流感病史、流感疫苗接种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史、看护者文化程度、看护者今年接种流感疫苗是影响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可能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6~<60月龄儿童接种率(41.6%)高于6~35月龄儿童接种率(21.7%,OR=2.649,95%CI:1.470~4.773),儿童既往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接种率81.0%,OR=13.407,95%CI:7.624-23.577)、2022年有流感病史(接种率39.7%,OR=1.678,95%CI:1.084~2.599)、既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史(接种率34.0%,OR=1.851,95%CI:1.144~2.997)、看护者本年度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率64.0%,OR=5.727,95%CI:3.765~8.713)的研究对象接种率更高,担心疫苗有不良反应、儿童近期患病、认为儿童患流感概率小、与疫苗接种服务时间有冲突及不清楚何时接种是父母选择未给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0.1%(192/637)、26.2%(167/637)、17.0%(108/637)、13.0%(83/637)、13.0%(83/637)。结论 2023—2024年流感季北京市大兴区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需重点关注6~<36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担心疫苗有不良反应是未接种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看护者疫苗知识普及。

    2025年01期 v.15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2023—2024年流感季北京市大兴区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冬梅;张霁颖;史倩萍;赵晓琳;陈丽岩;刘晓颖;吕敏;

    目的 了解2023—2024年流行性感冒(流感)季北京市大兴区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大兴区随机选取19家基层医疗机构,后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选取888名6~<60月龄儿童看护者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及家庭的人口和社会学特征;看护者流感知识知晓及接种意愿情况;流感疫苗知识的来源;接种及未接种疫苗原因等内容,并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其中疫苗接种率及接种意愿影响因素通过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 2023—2024年流感季研究对象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8.3%(251/888)。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儿童月龄、是否入托、儿童2022年流感病史、流感疫苗接种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史、看护者文化程度、看护者今年接种流感疫苗是影响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可能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6~<60月龄儿童接种率(41.6%)高于6~35月龄儿童接种率(21.7%,OR=2.649,95%CI:1.470~4.773),儿童既往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接种率81.0%,OR=13.407,95%CI:7.624-23.577)、2022年有流感病史(接种率39.7%,OR=1.678,95%CI:1.084~2.599)、既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史(接种率34.0%,OR=1.851,95%CI:1.144~2.997)、看护者本年度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率64.0%,OR=5.727,95%CI:3.765~8.713)的研究对象接种率更高,担心疫苗有不良反应、儿童近期患病、认为儿童患流感概率小、与疫苗接种服务时间有冲突及不清楚何时接种是父母选择未给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0.1%(192/637)、26.2%(167/637)、17.0%(108/637)、13.0%(83/637)、13.0%(83/637)。结论 2023—2024年流感季北京市大兴区6~<6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需重点关注6~<36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担心疫苗有不良反应是未接种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看护者疫苗知识普及。

    2025年01期 v.15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2022—2023年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余钧池;陈柳军;刘一;陈艺肖;陈然琼;居昱;

    目的 研究2022—2023年柳州市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以了解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疫苗株的匹配性。方法 对柳州市2022—2023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分析,随机抽取经Madin-Darby犬肾上皮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 cell)分离获得的1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20株H3N2流感病毒,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得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同源性及氨基酸位点变异。结果 2022年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呈单峰流行特点,均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流行,流行高峰集中在5—6月;2023年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呈双峰流行特点,5—6月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为主,11—12月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流行为主;1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23—2024年WHO疫苗推荐株同属6B. 1A. 5a. 2a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8.8%和97.8%~98.5%,共有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涉及2个抗原表位;2022年10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21—2022年WHO疫苗推荐株A/Cambodia/E0826360/2020同属于3C. 2a1b. 2a. 1a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99.0%和98.9%~99.3%,共有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涉及B区抗原表位,在糖基化位点发生1处缺失;2023年10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22—2024年WHO疫苗推荐株A/Darwin/9/2021同属于3C. 2a1b. 2a. 2a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8.4%和94.7%~96.0%,共有1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涉及3个抗原表位及1个受体结合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化存在4种模式。结论 2023年柳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较小,与同年WHO疫苗推荐株匹配性较好,2022—2023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呈现多样性,2022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与同年WHO疫苗推荐株匹配性较差,2023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与同年WHO疫苗推荐株匹配性较好。

    2025年01期 v.15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2022—2023年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余钧池;陈柳军;刘一;陈艺肖;陈然琼;居昱;

    目的 研究2022—2023年柳州市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以了解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疫苗株的匹配性。方法 对柳州市2022—2023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分析,随机抽取经Madin-Darby犬肾上皮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 cell)分离获得的1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20株H3N2流感病毒,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得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同源性及氨基酸位点变异。结果 2022年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呈单峰流行特点,均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流行,流行高峰集中在5—6月;2023年柳州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呈双峰流行特点,5—6月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为主,11—12月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流行为主;1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23—2024年WHO疫苗推荐株同属6B. 1A. 5a. 2a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8.8%和97.8%~98.5%,共有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涉及2个抗原表位;2022年10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21—2022年WHO疫苗推荐株A/Cambodia/E0826360/2020同属于3C. 2a1b. 2a. 1a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99.0%和98.9%~99.3%,共有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涉及B区抗原表位,在糖基化位点发生1处缺失;2023年10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22—2024年WHO疫苗推荐株A/Darwin/9/2021同属于3C. 2a1b. 2a. 2a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8.4%和94.7%~96.0%,共有1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涉及3个抗原表位及1个受体结合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化存在4种模式。结论 2023年柳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较小,与同年WHO疫苗推荐株匹配性较好,2022—2023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呈现多样性,2022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与同年WHO疫苗推荐株匹配性较差,2023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与同年WHO疫苗推荐株匹配性较好。

    2025年01期 v.15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衢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前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潘清波;吴辉飞;郑小金;陈旭富;祝进;

    目的 分析衢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前后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流感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份、月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流感病毒检出情况及流行特征。结果 2019—2023年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流感样病例62 754例,流感病毒阳性病例6 038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62%。采用核酸法检测流感样病例6 256例,流感病毒阳性病例1 198例,阳性检出率19.15%,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以新甲型H1N1型和A(H3N2)为主,乙型流感病毒以Victoria系为主。各年份的流感病毒型别分布不同,以甲型流感病例为主,各年份阳性率均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6岁组和6~<17岁组的甲型流感阳性病例构成比较高,分别为40.00%(2 295/5 737)、34.20%(1 962/5 737),不同年龄组之间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715,P<0.01)。不同年龄组乙型流感阳性检出率均较低,≥65岁阳性检出率(1.09%,41/3 746)相对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96,P<0.01),6~<17岁乙型流感阳性病例构成比最高,占37.55%(113/301)。甲型流感病毒男、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4%(3 049/31 619)、8.63%(2 688/31 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49,P<0.01),不同性别之间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6,P=0.123)。除2019年12月和2023年3、11月出现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外,其他时间段均呈现未流行和低流行水平。结论 衢州市新冠病毒流行前后出现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感染高峰,甲型流感以新甲型H1N1型和A(H3N2)为主,乙型流感以Victoria系为主,流行特征具有性别和年龄分布特点,仍需推广接种流感疫苗,加强免疫屏障,有利于流感防控。

    2025年01期 v.15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衢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前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潘清波;吴辉飞;郑小金;陈旭富;祝进;

    目的 分析衢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前后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流感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份、月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流感病毒检出情况及流行特征。结果 2019—2023年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流感样病例62 754例,流感病毒阳性病例6 038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62%。采用核酸法检测流感样病例6 256例,流感病毒阳性病例1 198例,阳性检出率19.15%,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以新甲型H1N1型和A(H3N2)为主,乙型流感病毒以Victoria系为主。各年份的流感病毒型别分布不同,以甲型流感病例为主,各年份阳性率均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6岁组和6~<17岁组的甲型流感阳性病例构成比较高,分别为40.00%(2 295/5 737)、34.20%(1 962/5 737),不同年龄组之间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715,P<0.01)。不同年龄组乙型流感阳性检出率均较低,≥65岁阳性检出率(1.09%,41/3 746)相对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96,P<0.01),6~<17岁乙型流感阳性病例构成比最高,占37.55%(113/301)。甲型流感病毒男、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4%(3 049/31 619)、8.63%(2 688/31 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49,P<0.01),不同性别之间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6,P=0.123)。除2019年12月和2023年3、11月出现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外,其他时间段均呈现未流行和低流行水平。结论 衢州市新冠病毒流行前后出现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感染高峰,甲型流感以新甲型H1N1型和A(H3N2)为主,乙型流感以Victoria系为主,流行特征具有性别和年龄分布特点,仍需推广接种流感疫苗,加强免疫屏障,有利于流感防控。

    2025年01期 v.15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参考品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余娜;谢天宏;戴永娟;李华;岳磊;谢忠平;

    目的 制备一套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质量控制参考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制备的1组肠道病毒液、轮状病毒(rotavirus,RV)液及致腹泻的主要细菌培养物,建立RVA抗原检测试剂企业用参考品。阳性参考品(P1~P8)、阴性参考品(N1~N8)、检测限参考品S0、精密性参考品R0。随机抽取3套参考品(P1~P8、R0、S0),使用BioRad ChemiDoc MP系统将试剂盒条带亮度信号转化为灰度值,结果结合检测线(T线)灰度值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以及肉眼观察条带是否阳性且显色均一,考察分装均匀性;将参考品分别放置于4℃、25℃、37℃保存3、7 d及反复冻融2~6次,测定灰度值,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考察参考品的稳定性。结果 阳性参考品、检测限参考品、精密性参考品显色条带均一,无肉眼可见的差异,灰度值CV在4%以内,参考品分装均匀性良好;冻融2~6次检测显色条带均一、无肉眼可见的差异,经灰度值检测及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品在4℃、25℃及37℃放置7 d内,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RVA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企业用参考品,均一性、稳定性好,可用于RVA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控制。

    2025年01期 v.15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参考品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余娜;谢天宏;戴永娟;李华;岳磊;谢忠平;

    目的 制备一套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质量控制参考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制备的1组肠道病毒液、轮状病毒(rotavirus,RV)液及致腹泻的主要细菌培养物,建立RVA抗原检测试剂企业用参考品。阳性参考品(P1~P8)、阴性参考品(N1~N8)、检测限参考品S0、精密性参考品R0。随机抽取3套参考品(P1~P8、R0、S0),使用BioRad ChemiDoc MP系统将试剂盒条带亮度信号转化为灰度值,结果结合检测线(T线)灰度值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以及肉眼观察条带是否阳性且显色均一,考察分装均匀性;将参考品分别放置于4℃、25℃、37℃保存3、7 d及反复冻融2~6次,测定灰度值,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考察参考品的稳定性。结果 阳性参考品、检测限参考品、精密性参考品显色条带均一,无肉眼可见的差异,灰度值CV在4%以内,参考品分装均匀性良好;冻融2~6次检测显色条带均一、无肉眼可见的差异,经灰度值检测及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品在4℃、25℃及37℃放置7 d内,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RVA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企业用参考品,均一性、稳定性好,可用于RVA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控制。

    2025年01期 v.15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短篇论著

  • 西宁市某哨点医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王怡;孙妍兰;吴晶;

    目的 分析西宁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监测病例的人口学、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和优化西宁市SARI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8年12月西宁市某监测哨点医院纳入的SARI住院病例,采集其呼吸道标本,按照《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和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82例SARI病例,其中男性348例,年龄中位数M=5岁(IQR:2~52),5岁以下年龄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309例),占总病例数的53.4%;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均在冬春季(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不同年龄组的SARI病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83,P<0.01),其中≥65岁年龄组的病例病原体阳性率最高(6例,22.22%);不同住院科室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1,P<0.05),重症医学科的病例阳性率最高(2例,66.67%)。37.29%(217例)的病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炎(133例,占61.29%)。结论 西宁市SARI病例流感病毒检出率并不高,其中≥65岁年龄组和重症医学科的病例流感阳性率最高。

    2025年01期 v.15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西宁市某哨点医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王怡;孙妍兰;吴晶;

    目的 分析西宁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监测病例的人口学、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和优化西宁市SARI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8年12月西宁市某监测哨点医院纳入的SARI住院病例,采集其呼吸道标本,按照《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和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82例SARI病例,其中男性348例,年龄中位数M=5岁(IQR:2~52),5岁以下年龄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309例),占总病例数的53.4%;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均在冬春季(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不同年龄组的SARI病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83,P<0.01),其中≥65岁年龄组的病例病原体阳性率最高(6例,22.22%);不同住院科室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1,P<0.05),重症医学科的病例阳性率最高(2例,66.67%)。37.29%(217例)的病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炎(133例,占61.29%)。结论 西宁市SARI病例流感病毒检出率并不高,其中≥65岁年龄组和重症医学科的病例流感阳性率最高。

    2025年01期 v.15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短篇报道

  • 衢州市某酒店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王双青;徐皓轩;张向阳;方春福;占炳东;来时明;

    目的 调查衢州市某酒店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暴发疫情,为预防和控制NoV感染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对衢州市某酒店2024年4月8—9日就餐人员及酒店服务员进行电话询问,采集调查对象肛拭子样本、服务员手卫生涂抹样本、食品样本和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和NoV核酸检测。结果 共对306名暴露人员进行调查,其中疑似病例94人,罹患率30.72%。109份样本中细菌检测均为阴性,检出18份GⅡ型NoV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NoV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应加强对酒店等集体用餐场所的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2025年01期 v.1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 衢州市某酒店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王双青;徐皓轩;张向阳;方春福;占炳东;来时明;

    目的 调查衢州市某酒店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暴发疫情,为预防和控制NoV感染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对衢州市某酒店2024年4月8—9日就餐人员及酒店服务员进行电话询问,采集调查对象肛拭子样本、服务员手卫生涂抹样本、食品样本和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和NoV核酸检测。结果 共对306名暴露人员进行调查,其中疑似病例94人,罹患率30.72%。109份样本中细菌检测均为阴性,检出18份GⅡ型NoV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NoV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应加强对酒店等集体用餐场所的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2025年01期 v.1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