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艾娟;吴昊;兰洁;路甲鹏;王友信;宋曼殳;武晶晶;刘利新;王嵬;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IV-1感染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91例HIV感染者(北京佑安医院)和91例健康人(北京同仁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MBL ExonⅠ第52、54、57三个密码子的点突变和启动子+4、-221、-550三个位点的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MBL总浓度及血浆中有活性的MBL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bDNA法检测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结果等位基因B在HIV-1感染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18vs0.14)。HIV-1感染者的血浆MBL浓度(0.44)及血浆中活性MBL的浓度(0.61)比健康对照组的浓度要低。携带有A/B、A/C或者B/B基因型的HIV-1感染者与携带有A/A基因型的HIV-1感染者比较,血浆中MBL浓度、血浆中活性MBL浓度以及CD4+T细胞数量均偏低,但病毒载量偏高。结论 MBL与中国汉族人群的HIV-1感染具有关联作用。携带有B等位基因型、低MBL浓度以及低MBL活性浓度的个体,更容易受到HIV-1病毒的感染。
2011年02期 v.1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王铮;庄道民;刘思扬;陈立力;李林;刘永健;李韩平;鲍作义;王晓林;李天一;李敬云;
目的对5名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全基因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共培养法分离出病毒,并采用RT-PCR法扩增出其近似全长基因组,测序后对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经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分离出的5株病毒分属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病毒虽然分属不同亚型,但膜区糖基化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位置都趋于保守,V3环顶端序列存在GPGR和GWGR两种形式,嗜性预测皆为M嗜性。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1流行毒株存在CRF01_AE、CRF07_BC和B亚型。本研究获得的全长序列将为研究HIV-1各亚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传播和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2期 v.1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焦艳梅;杜秋妹;汪雯;王蕊;计云霞;张立国;吴昊;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CD2+PDC及CD2-PDC活化程度的差异以及CD2+PDC及CD2-PDC的活化程度与CD4计数的关系。方法抽取20例HI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外周血,用PDC特异的抗体BDCA-2来代表PDC,用CD80的表达水平代表PDC的活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染色技术检测CD2+PDC及CD2-PDC的活化程度,并分析其与CD4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HIV感染人群,其CD2-PDC的活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CD2-PDC的活化与CD4计数呈负相关。而CD2+PDC的活化程度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PDC的活化与CD4计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IV感染者CD2-PDC的活化与CD4计数呈负相关,此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HIV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02期 v.1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周茜;廖玲洁;陈彬;苏俊琪;刘宏伟;王哲;苏斌;董永慧;陈曦;杨绍敏;邵一鸣;邢辉;
目的评价一种实验室自建(in-house)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可重复性。方法从2008-2010年已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in-house法)的样品中抽取204份再次进行基因型检测,包括核酸的提取、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对两次的耐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4份样品中,对群体耐药发生的判断上一致性很高,可达98.5%(201/204),在每种抗病毒药物是否发生耐药的判断上[92.2%(188/204)]具有一致性,对每种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程度判断一致性为81.9%(167/204),84份样品中共有159个位点在两次检测中出现耐药突变位点上不一致的情况,其中不完全一致的位点有149个,蛋白酶区第71位(13/204,6.4%)和逆转录酶区第103位分别出现最多(12/204,5.9%),完全不一致的位点有10个,出现在蛋白酶区第71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第67、69、70、215、219位,以及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第90、181、221位。结论 in-house方法双重检测对耐药发生及耐药程度的判断上总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方法学尤其是混合碱基的判读上需进一步标化以达到更好的可重复性。由于混合碱基的判读会影响耐药突变位点的确定,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更加严格地执行混合碱基的判断标准和控制序列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2011年02期 v.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崔为国;刘佳;聂玉刚;李洁;田随安;孙国清;孙定勇;肖瑶;朱谦;王哲;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年三类哨点(男男性行为者、吸毒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和单阳配偶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新近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河南省男男性行为者、吸毒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及单阳配偶人群各534、1 757、4 767及11 468例,通过酶联免疫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出HIV-1感染的样品,再应用BED HIV-1发病捕获酶免疫测定法(BED HIV-1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简称BED-CEIA)检测出其中的新近感染样品,进而估算新近感染率。结果河南省2009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的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50%、0.46%和0.13%。单阳配偶人群的新近感染率为0.39%。结论河南省2009年男男性行为人群新发感染率较高,同时不同地区单阳配偶人群的新近感染率有较大差别。
2011年02期 v.1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游佳;林锦清;董菁;朱月永;郑琦;陈靖;刘豫瑞;江家骥;
目的探讨负载HBcAg的树突状细胞(DCs)来源的Exosomes(DEXs)体外活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能力,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与自然免疫获得者来源的DEXs的功能进行比较。方法培养PBMCs来源的DCs,分级离心法收获DEXs,电镜及Western blot分析DEXs结构及蛋白成分,MTS和ELISPOT法检测负载HBcAg的DEXs体外活化自体PBMCs增殖及产IFN-γ的能力。结果负载HBcAg的成熟DEXs体外刺激自体PBMCs增殖能力强于未成熟者(P<0.01),自然免疫者与慢性感染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DEXs刺激PBMC产IFN-γ能力亦强于未成熟者[(182±7)vs(14±2),P<0.05],且自然免疫者刺激PBMCs产IFN-γ能力强于慢性感染者(68±12,P<0.05)。慢性感染者mDCs联合mDEXs刺激PBMCs产IFN-γ能力强于单用mDCs[(326±3)vs(275±23),P<0.05],相当于自然免疫获得者联合组(396±15,P>0.05)。结论 mDEXs可有效活化自体PBMCs,且自然免疫者mDEXs活化PBMCs能力强于慢性感染者,这一现象可能与慢性感染者体内T细胞活化过程存在缺陷有关。
2011年02期 v.1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丰达星;张珍英;徐瑾;郭万申;
目的研究母亲与其所生子女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有关开展母婴麻疹抗体配对研究,并报告抗体阳性率、抗体GMT的文献,运用RevMan软件对母婴抗体阳性率、抗体GMT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共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在所有纳入研究的8篇文献中,母亲抗体阳性率为86.3%,抗体GMT为1∶612.9,新生儿抗体阳性率为83.5%,抗体GMT为1∶549.3。母婴抗体阳性率的RR值为1.08,95%可信区间(CI)为0.97~1.20,即母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婴抗体GMT值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02,95%CI为-0.3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两抗体阳性率相关Pearson系数r=0.8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抗体阳性率随母亲抗体阳性率的增高而增高,两抗体GMT相关Spearman系数r=0.1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抗体GMT随母亲抗体GMT的增高而增高。结论母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关系,在我国进入麻疹消除阶段以后,除了维持高的免疫接种率以外,通过对育龄期妇女的麻疹疫苗的免疫,间接提高其出生婴儿的麻疹抗体水平,避免其在达到免疫月龄前感染麻疹病毒,也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
2011年02期 v.1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姚仕堂;段松;项丽芬;叶润华;杨跃诚;李艳玲;王继宝;杨锦;章银娣;杨海芹;时允;李如娟;翟志坚;丁雨生;杨卫华;刘星;何纳;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年满16周岁且在治疗后90 d内至少有一次随访记录的全部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 0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35.8±9.9)岁,61.2%是男性,55.4%为少数民族,已婚或同居者占71.4%,55.0%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75.1%职业为农民;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7.0%;主要治疗方案为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53.9%)和齐多夫定(AZT)+3TC+NVP(33.4%)。基线评估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90 d内,药物不良反应以转氨酶升高(49.0%)、白细胞减少(32.0%)、贫血(23.6%)、消化系统症状(25.8%)和皮疹(10.6%)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长者、少数民族患者、使用含AZT或依非韦伦(EFV)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而女性、年龄较长者、汉族、使用含AZT或NVP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较易发生白细胞减少;男性、年龄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使用含d4T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结论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免疫状态和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特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
2011年02期 v.1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袁丹;周更生;梁姝;王棚;余佳;魏东兵;刘红露;秦光明;
目的明确患者是否由窗口期输血感染HIV-1。方法采集献血者存留样品及患者阳性样品,进行核酸提取、病毒载量检测、PCR及基因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pol基因鉴定,同时用软件MEGA4.1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名献血者中,有1名献血者存留样病毒载量结果为37 000 IU/ml,与患者HIV-1毒株均为CRF07_BC重组亚型,其相似性为100%。结论患者体内的HIV-1毒株为窗口期输血感染。在采供血机构推广核酸检测将更有利于临床输血的安全。
2011年02期 v.1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