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丹丹;张永宏;马丽娜;柳雅立;鲁俊锋;金怡;何智敏;郑燕红;陈新月;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水平的关系。方法入组的难治性CHC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评估抗病毒疗效。用Luminex技术检测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血清趋化因子IP-10水平。结果 75例难治性CHC患者中,2例治疗至24周脱落,其余患者均完成48周治疗,随访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为68.49%(50/73)。75例难治性CHC组患者基线血清IP-10水平高于11例正常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者、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omplete 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cEVR)者和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基线IP-10水平显著低于未获得应答者(P=0.020,0.003,0.002)。另外比较SVR者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IP-10水平,发现抗病毒治疗过程中,IP-10水平逐渐减低。其中治疗12周时IP-10水平明显低于基线、治疗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6)。结论基线IP-10低水平有利于获得病毒学应答。获得SVR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IP-10水平显著减低。
2016年03期 v.6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苏玲;魏东兵;杨洪;袁丹;叶黎;周更生;余佳;刘红露;梁姝;
目的了解四川省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毒株的传播情况。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资源最小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采集符合调查标准(2014年新报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16~25岁)的HIV-1感染者的血样53份,扩增HIV-1 pol基因区1.3kb片段,进行基因型耐药分析,用MEGA 5.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毒株亚型。结果在53份血样中获得47条有效分析序列,仅1例样本出现针对PR区的次要耐药突变Q58E。病例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恋占46.81%(22/47),异性传播占53.19%(25/47)。进化树分析表明,毒株亚型以CRF07_BC为主(82.98%,39/47),其次为CRF01_AE(12.77%,6/47),CRF02_AG和CRF08_BC亚型各1例。结论CRF07_BC和CRF01_AE是四川省16~25岁人群最主要的HIV-1流行株。四川省HIV耐药株的传播处于低度水平,这也表明,目前四川省一线药物的治疗方案依然有效。但十分有必要在四川省继续开展连续的传播性耐药情况监测。
2016年03期 v.6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陈红娜;周明浩;马桢红;刘大鹏;吴治明;张爱军;杨维芳;刘慧;张育富;田野;褚宏亮;
目的掌握苏州市自然界蚊虫中携带乙型脑炎病毒情况。方法 2013年7月份在苏州市采集蚊虫样本,利用乙型脑炎病毒PreM/C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eal-time-PCR(RT-PCR),阳性样本通过C6/36细胞分离乙型脑炎病毒,应用Clustal X和MEGA 6生物软件完成阳性样本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共采集蚊虫1 055只,在三带喙库蚊中检出GⅠ型乙型脑炎病毒1株。结论首次证实苏州市蚊虫携带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应在以后的监测和日常生活中加强防范。
2016年03期 v.6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寸建萍;尹洁;姜黎黎;周晓芳;田炳均;徐闻;伏晓庆;张勇;
目的分析云南省2012年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基因特征,为今后开展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方法对从云南省2012年HFMD患者样本中分离到的CV-A16,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VP1基因片段全长,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根据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从中选取20株与其他CV-A16毒株序列(来源于基因库)构建亲缘性关系树,并且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从云南省2012年HFMD患者样本中共分离到112株CV-A16,均为B1基因型,其中102株为B1b亚型,10株为B1a亚型,选取所有的B1a和10株B1b进行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9.10%~97.87%和98.91%~100.00%。结论引起2012年云南省HFMD流行的CV-A16毒株属于B1基因型的两大进化分支B1a和B1b,两个进化分支在云南共同进化和流行。
2016年03期 v.6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徐茜茜;卓莉;杨悦;李文歌;
目的探讨青年、中年和老年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56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HBV-M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对比分析3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乙肝血清学标记物及病理特点等。结果青年组247例,中年组193例,老年组120例。三组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组肾功能状况方面[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差于青年组及中年组(P<0.01);老年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中年组(P<0.01)。病理类型方面,老年组膜性肾病合并缺血性肾损伤及间质小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血清乙肝标记物方面,全阴性占总人数的43.8%(245/560),HBV感染者占7.0%(39/560)["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占3.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3.6%]。结论 HBV-MN多见于中青年组,中老年组病理合并缺血性肾损伤或小管间质损伤的患者肾功能明显减退。临床对于怀疑膜性肾病的患者,即使乙肝血清学标记物为全阴性,也应进行肾活检及HBV抗原的免疫荧光染色,以提高HBV-MN的检出率。
2016年03期 v.6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姚栩;蒋晓虹;谢迺鸿;张彩云;关振华;张晓阳;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的VP1区基因特征及种系进化分布。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样本,通过real-time PCR法确定样本的肠道病毒型别。选取部分CV-A10的临床样本,利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RT-PCR扩增肠道病毒的VP1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和MEGA 5.1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并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检测出的1 951份肠道病毒阳性样本中,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CV-A10的阳性率分别为24.1%,16.7%,9.4%,不同肠道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福州市CV-A10型各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0%~99.9%和97.7%~100.0%,与CV-A10原型株(Kowalik株)的同源性分别为76.4%~76.7%和91.9%~93.3%。亲缘进化树的分析结果显示福州地区CV-A10分离株属于D亚型。结论 CV-A10是引起福州地区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本次分离到的CV-A10病毒株均属于D基因型。
2016年03期 v.6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李岩;韩光跃;刘艳芳;刘兰芬;齐顺祥;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河北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河北省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流感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1.67%,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为主,流行高峰为冬季,期间共检测咽拭子样本36 55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 013份,阳性率为13.71%,以A型流感(季节性H3N2型和甲型H1N1流感交替或共同)为流行株。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23,P<0.0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ILI%与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之间存在相关性(r=0.842,P<0.01);2012-2015年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4起,其中11起发生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占总疫情数的78.57%。结论河北省流感流行高峰期出现在冬季,以A型流感为主要流行株,应加强中小学校等聚集性场所暴发疫情监测。
2016年03期 v.6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吕燕宁;李洁;窦相峰;孙瑛;王全意;黎新宇;庞星火;陈丽娟;
目的观察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不同时间和不同类型样本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类型样本进行黄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样本中,病毒核酸的量随病程延长而降低,Ct值依次为发病3d时25.11,4d时26.00,7d时28.84。不同类型样本中可检测到的病毒核酸量不同,发病3d时,血清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为25.11,血块为25.80;发病4d时,血清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为26.00,血块为28.80,唾液为35.00;发病7d时,血清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为28.84,血块为27.38。结论黄热病感染早期,病毒核酸为灵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考虑样本采集以及前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血清样本可作为黄热病早期病毒核酸检测适宜的临床样本,其检测结果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3期 v.6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乔艳;朱冰;吕飒;杨昊臻;刘婉姝;唐子淋;游绍莉;李进;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CV-ACLF)患者临床特点,为指导HCV-ACLF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HCV-ACLF患者年龄、肝功能指标、转归等临床特点。结果根据是否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分为单纯HCV-ACLF组(114例)和重叠HCV-ACLF组(32例),单纯HCV-ACLF组和重叠HCV-ACLF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7.45±12.60)岁及(48.06±10.54)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HCVACLF组中的老年患者(>60岁)比率明显高于重叠HCV-ACLF组(P<0.01)。单纯HCV-ACLF组及重叠HCV-ACLF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CV-ACLF比重叠HCV-ACLF患者好转率低(P<0.05)。单纯HCV-ACLF组腹水、电解质代谢异常、感染、糖尿病、肝硬化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重叠HCV-ACLF组(P<0.05),而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伴发肿瘤、胸水在单纯HCV-ACLF组中发生率虽然比HBV重叠HCV-ACLF组高,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HCV-ACLF组比重叠HCV-ACLF患者年龄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好转率低,两组患者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2016年03期 v.6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