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指南解读

专家论坛

论著

  • 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LR-1、-2、-4和-6表达的初步研究

    赵令斋;陈伟烈;胡凤玉;唐小平;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及其在HIV/AIDS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HIV/AIDS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多型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TLR-1、TLR-2、TLR-4和TLR-6的表达水平。结果 TLR-1、TLR-2、TLR-4和TLR-6在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均有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AIDS患者多型核粒细胞TLR-1[(967.44±215.01)%vs(1 159.51±210.17)%,P=0.014]、TLR-2[(1 614.91±346.66)%vs(2 101.87±236.28)%,P<0.001]、TLR-4[(1 735.31±443.28)%vs(2 539.08±842.96)%,P<0.001]和TLR-6[(1 102.96±259.32)%vs(1 357.36±155.49)%,P<0.00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淋巴细胞TLR-1[(922.09±271.04)%vs(728.19±184.31)%,P=0.024]、TLR-2[(961.81±419.21)%vs(617.72±202.02)%,P=0.008]、TLR-6[(646.93±264.37)%vs(458.50±168.64)%,P=0.03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TLR-4的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067.2±526.32)%vs(2 072.93±259.32)%,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AIDS患者单核细胞TLR-1[(1 230.67±380.82)%vs(998.86±229.30)%,P=0.014]、TLR-2[(1 091.61±378.23)%vs(549.69±192.99)%,P<0.001]、TLR-4[(2 343.45±724.35)%vs(1 776.67±519.72)%,P<0.001]和TLR-6[(746.58±344.51)%vs(303.19±166.08)%,P=0.004]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LR-1、-2、-4和-6表达水平异常,提示TLRs信号可能在HIV/AID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2011年05期 v.1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湖南省HIV患者合并感染HBV及HCV现状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

    丁莉莎;张国强;江洋;覃碧云;贺健梅;陈曦;邹潇白;张福杰;

    目的对湖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和分析合并感染发生率及各种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08年确诊的HIV阳性患者血样97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CV抗体;用SPSS软件对不同情况下HIV患者合并感染HBV或HCV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74例HIV感染者中,男性756例,女性218例,年龄1.5~85.0岁,平均(37.5±10.0)岁;HBsAg阳性患者185例(18.99%),HBeAg阳性患者34例(3.49%),抗-HBc阳性者673例(69.10%);抗-HCV阳性者597例(61.29%)。HIV、HBV和HCV三重感染者115例,约占11.81%。χ2分析显示,男性及青壮年(26~45岁)的HIV/HCV合并感染率以及HIV/HBV/HCV三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和其他年龄组(P<0.01);静脉吸毒史是HIV/HCV感染和三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同性或异性性行为与合并感染有直接关联。结论对湖南省HIV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相关风险因子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率高于HIV/HBV合并感染率,且易发于26~45岁年龄组男性中,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以及三重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应采取积极措施对HIV、HCV和HBV感染者进行治疗、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011年05期 v.1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湖南省衡阳市2004-2009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

    邹潇白;贺健梅;张国强;李向忠;陈曦;

    目的评估和预测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状况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对衡阳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进行调查,除去因各种原因无法做调查者外,共调查到223人,均为抗病毒治疗12个月以上且仍在治疗的病人。对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患者开始治疗的年份将患者分为6组(2004-2009年治疗组),比较各组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200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及病毒载量水平(<103拷贝/μl、103~104拷贝/μl、>104拷贝/μl)时的患者比例。结果显示:2004-2009年各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200个/μl的人数比例分别为0、5.9%、10.0%、15.0%、29.9%和28.6%,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水平<200个/μl的患者人数比例越低;但2004-2009年各治疗组患者在不同病毒滴度时人数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载量较低(<103拷贝/μl)的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人数比例较高(104,52.0%),而随着病毒载量水平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比例增加,其病毒载量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提前预警耐药毒株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05期 v.1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3种藏药提取物对腺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

    王槐;杨平荣;陈雄;李萍;张春江;

    目的探讨3种藏药提取物体外抗腺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3种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其抗腺病毒的活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3种药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通过蚀斑法观察3种藏药提取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值作为药物抗病毒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3种藏药提取物A、B、C对Hep-2细胞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0.872、0.872、0.438 g/L,抗腺病毒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244、0.288、0.250 g/L,治疗指数分别为3.574、2.819、1.752;3种药物对MDCK细胞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1.076、1.745、0.399 g/L,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240、1.663、0.891 g/L,治疗指数分别为4.491、1.050、0.447。结论 3种藏药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腺病毒和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具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其抗病毒作用强弱程度依次为A、B、C,说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1年05期 v.1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HBIG中和HBsAg能力的体外与新生儿体内试验研究

    张平;李顺天;尤炜;陈静;

    目的观察HBIG中和HBsAg的体外与新生儿体内能力,提高出生HBsAg阳性新生儿的治愈率。方法体外测试HBIG中和HBsAg的能力。观察42例出生静脉血HBsAg阴性新生儿使用HBIG 200 IU第4~7天体内的抗-HBs量。将出生HBsAg阳性新生儿分为HBsAg≤40 ng组(Ⅰ组)46例,>40 ng组(Ⅱ组)17例。比较不同感染量体内HBIG中和HBsAg的能力。结果使用200 IU HBIG 4~7 d后在新生儿体内平均抗-HBs量为226.4 IU。体外试验1 IU HBIG中和HBsAg 42 ng。新生儿体内1 IU HBIG中和HBsAg:Ⅰ组2.04 ng,Ⅱ组1.87 ng。体内外中和能力相差20.5~22.4倍。结论体内外HBIG中和HBsAg能力存在差异,提示新生儿感染HBsAg在组织与血液中分布可能不同。

    2011年05期 v.1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液相芯片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方法的建立

    何雅青;胡春凌;汪朝晖;张海龙;杨洪;姚相杰;冼慧霞;阳帆;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结合液相芯片技术同时检测A型轮状病毒、GI型诺如病毒和GII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建立多重PCR扩增方法,将PCR产物与偶联核酸探针的微球混合物进行杂交,利用Luminex 200液相芯片检测仪来检测杂交结果。对建立的A型轮状病毒、GI型诺如病毒和GII型诺如病毒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干扰性分析,并应用该方法对68份粪便样品的核酸进行检测。结果灵敏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GII型诺如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较高,检出限为10 pg/PCR;对轮状病毒的检出限为100 pg/PCR;该方法对GI型诺如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较低,检出限为1 ng/PCR。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轮状病毒、GI型诺如病毒和GII型诺如病毒的液相芯片检测,当病毒之间的模板量不同时(1∶1、1∶2、2∶1、1∶5、5∶1、1∶10、10∶1、1∶100、100∶1),仍能够准确检测;对68份临床粪便样品的核酸进行检测,检测出A型轮状病毒样品19份,GI型诺如病毒样品1份,GII型诺如病毒样品18份;轮状病毒和GII型诺如病毒混合感染1份,GI和GII型诺如病毒混合感染1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通过一次检测能同时检测A型轮状病毒、GI型诺如病毒和GII型诺如病毒,有助于诊断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

    2011年05期 v.1 37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MBP基因突变对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童福易;甘建和;庞中强;赖仁胜;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基因突变对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扩增和DNA测序方法检测了68例重型乙肝患者MBP基因第一外显子的DNA序列,然后与GeneBank中参照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IL-10水平,并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计算患者3个月生存率。结果该组重型乙肝人群中MBP基因仅存在密码子54突变,而无密码子52、57突变。密码子54突变率为36.76%(25/68)。突变者组IL-10水平为(38.92±6.84)ng/L,未突变组IL-10水平为(55.75±9.71)n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P<0.001)。而二者生存率比较:40.00%(10/25)vs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MBP未突变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7.86±10.58)ng/L](t=5.42,P<0.001)。结论重型乙肝患者MBP基因仅存在密码子54突变。MBP基因突变使IL-10水平明显降低,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减弱,导致肝炎重症化,生存率降低。

    2011年05期 v.1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河南省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中和抗体水平研究

    丰达星;张珍英;徐瑾;郭万申;

    目的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以及人群中麻疹中和抗体水平,探讨免疫水平对麻疹流行的影响。方法采集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健康人群、麻疹患者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共分离麻疹病毒147株,挑选其中73株测序后均为H1基因型。检测麻疹患者血清351份,中和分离株和疫苗株,其中和抗体GMT值分别为1∶75.7和1∶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0,P>0.05);通过免疫史分析发现,不管有无免疫史,麻疹患者血清中和两种抗原的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健康人群血清306份,中和两种毒株,其抗体GMT值分别为1∶81.9和1∶55.0,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61,P<0.05)。结论河南省麻疹流行是以H1基因型为主。麻疹中和抗体达到一定水平,对于阻止麻疹病毒传播,降低发病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排除当前疫苗对流行株抵御不足。

    2011年05期 v.1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病例报道

综述

  •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进展

    张燕玲;杨慧;薛小平;

    <正>病毒是以核酸和蛋白质衣壳为主要结构单位的微小粒子,具有传染性和寄生性,某些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公共卫生问

    2011年05期 v.1 39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HBV cccDNA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王美容;刘学恩;庄辉;

    <正>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epatitis B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HBVcccDNA)是嗜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复制中间体,在宿主细胞核内积聚,形成HBV cccDNA池,半衰期长,现有抗病毒药物不能清除,是宿主肝细胞持续

    2011年05期 v.1 395-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