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指南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临床实验室应用指南(WS/T 230—2024)

    <正>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代替WS/T 230—2002 《临床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与WS/T 230—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部分(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较WS/T230—2002将所述技术范畴由“PCR”缩小为“实时荧光PCR”;——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见第2章);

    2024年06期 v.14 50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办法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和规范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的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2024年06期 v.14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

    <正>传染病监测预警是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贯通和突出重点原则,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到2030年,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新发突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准确性明显提升,疫情早期发现、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4年06期 v.14 518-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正>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为指导重点场所科学消毒、有效防范应对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制定本指南。

    2024年06期 v.14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动态

  • 2023年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概况

    <正>(2024-10-25)受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现发布2023年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2023年(2023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报告接种疫苗5.68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373例,总报告发生率为0.95/10万剂次。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苗异常反应预期发生率相比,我国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其预期范围内。在5 373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4 279例、血管性水肿14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126例。异常反应报告数较多的疫苗为麻腮风联合疫苗1 802例、乙脑减毒活疫苗266例、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265例。其中,麻腮风联合疫苗主要反应为过敏性皮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血管性水肿,

    2024年06期 v.14 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025年南半球流感疫苗组分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4年9月23—26日召开了2025年南半球流感疫苗组分会议,经过对全球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及疫苗血清学分析,于27日公布疫苗组分。用于鸡胚疫苗生产的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如下:·A/Victoria/4897/2022 (H1N1)pdm09-like virus;·A/Croatia/10136RV/2023 (H3N2)-like virus;·B/Austria/1359417/2021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用于细胞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或核酸疫苗生产的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如下:·A/Wisconsin/67/2022 (H1N1)pdm09-like virus;

    2024年06期 v.14 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部分)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落实落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中医药数据价值,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数据要素基本特征和战略地位,以提升中医药行业数字化思维为切入点,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主线,以发挥中医药数据的赋能作用为导向,

    2024年06期 v.14 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部分)

    <正>8.助推中医药健康管理。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研发中医健康监测设备和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中医体质等中医数据采集记录,整合体检、疾控等数据,开展主动健康管理、个人健康画像、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卫生健康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数据应用示范研究,充分发挥中医养生保健优势。(二)数字化助力中医药人才培养9.推动名老中医诊疗数据开放共享。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应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化传承工作室”“数字诊室”等,利用数字技术复现名老中医诊疗过程和诊疗思路,数字化记录教学行为,总结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和疗效跟踪等经验,推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创新发展。10.推动中医药教育数字化发展。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2024年06期 v.14 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 2024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4年9月(9月1日0时至9月30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89950例,死亡2321人。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例,为霍乱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3826例,死亡2319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46 669例,报告死亡332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5609例,报告死亡247人)、梅毒(报告发病54136例,报告死亡3人)、百日咳(报告发病17316例,报告死亡2人)和淋病(报告发病8923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0%。

    2024年06期 v.14 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024—2025年北半球流感疫苗组分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4年2月19—22日召开了2024—2025年北半球流感疫苗组分会议,经过对全球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及疫苗血清学分析,于23日公布疫苗组分。分别用于鸡胚、细胞和重组疫苗生产的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如下:Egg-based vaccines·an A/Victoria/4897/2022 (H1N1)pdm09-like virus;·an A/Thailand/8/2022 (H3N2)-like virus;·a B/Austria/1359417/2021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 Cell culture-or recombinant-based vaccines·anA/Wisconsin/67/2022(H1N1)pdm09-likevirus;·anA/Massachusetts/18/2022(H3N2)-likevirus;·aB/Austria/1359417/2021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2020年3月份以来未确证检测到自然存在的B/Yamagata系病毒。

    2024年06期 v.14 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三部分)

    <正>(五)数字化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16.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支持建立中医药古籍数据库、中医药文物数据库、中医药知识库,建设中医药教育文化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研究推动中医药图书、期刊、报纸、媒体、网站数字化转型,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推进中医药数字图书馆、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等线上线下数字化场馆建设,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利用数字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服务。17.推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支持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立中医药数字贸易平台,推动中医药贸易数字化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跨境医疗、远程教学、中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工作。支持开展传统医药数据跨境监管机制交流与合作。

    2024年06期 v.14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202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3年(2023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 705 094例,死亡26 947人,报告发病率为1 326.8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911 5/10万。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4例,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报告发病率为0.000 4/10万。

    2024年06期 v.14 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述评

  • WHO优先级病原体科学框架解读

    杜廷福;孙强明;王佑春;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那些具有大规模流行潜力的病原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202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优先级病原体的最新科学框架,全面阐述了在应对全球疫情和大流行病挑战方面的应对策略与行动蓝图,通过广泛的科学评估和国际合作,确定了可能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的优先病原体,通过聚焦病原科、优先病原体和原型病原体,为全球传染病的预防、监测和应对提供系统性的科学指导,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疫情风险和大流行病的发生。本文就该科学框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2024年06期 v.14 523-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专家论坛

  • 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断技术及应用进展

    宋泽雨;曾涛;周海卫;

    近20年来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频发,给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国际关注的病原体清单,近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影响,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历年来宣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诊断技术应用情况,并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对不同类型的诊断技术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诊断技术的未来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4年06期 v.14 529-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论著

  • 2023年12月——2024年4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病原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史春亮;梁红雷;张勇;李多;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冬春季就诊的流感样病例中常见6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病原感染情况,分析其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3年12月—2024年4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的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鼻病毒、人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及人呼吸道合胞病毒6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月份病原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并检测ILI样本2 378份,检出阳性标本1 463份,总体阳性率为61.52%,其中阳性率排名前三位的为流感病毒(18.50%,440/2 378)、呼吸道合胞病毒(14.72%,350/2 378)及新型冠状病毒(13.62%,324/2 378);病原混合感染率为4.17%,包括双重感染(3.83%,91/2 378)以及三重感染(0.34%,8/2 378),其中以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感染情况最为常见。不同性别感染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病例比例为53.25%(779/1 463),女性病例比例为46.75%(684/1 463),不同性别中的总体病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7),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病原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5,P<0.001),其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病原总体阳性率最高(69.55%,338/486),0~<5岁次之(67.65%,460/680);同时,不同病原在不同年龄组中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5岁年龄组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34.26%, 233/680), 5~<15岁和15~<60岁年龄组以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2.02%和25.99%)最高,≥60岁年龄组以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率最高(42.39%,206/486)。不同病原在冬春季期间呈现出其特征性流行规律。结论 2023年12月—2024年4月临汾市ILI病例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的总体感染率较高,其中以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应加强对上述呼吸道病毒的持续监测和研究。

    2024年06期 v.14 5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论著_肠道病毒专栏

  • 2022年昆明市4株柯萨奇病毒A组6型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陈俊薇;冯昌增;楚昭阳;刘煜菡;张名;李丽;马绍辉;

    目的 对4株2022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监测中鉴定出的CVA6病毒分离株(coxsackievirus A6,CVA6)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为CVA6的流行病学和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 cells,RD细胞)对4株云南CVA6病毒分离株进行病毒增殖,收获增殖病毒。提取病毒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其VP1(viral protein 1,VP1)序列,并由昆明擎科生物科技公司完成VP1序列测定,利用NCBI在线网站BLAST比对鉴定其血清型。设计针对CVA6全基因组各片段的引物,分段扩增序列并测序获得各段序列,使用DNAStar 7.1软件中的SeqMan拼接序列,采用Mega 7.0、Simplot 3.5. 1等软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和基因重组进行分析。结果 4株云南CVA6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6.83%~98.38%和98.73%~99.36%,均属于在中国大陆近年流行的优势基因型D3基因亚型中的D3a分支。4株云南CVA6病毒分离株在非结构区与肠道病毒A114型(enterovirus A114,EV-A114)原型株V13-0285、柯萨奇A组5型(coxsackievirus A5, CVA5)原型株Swartz、 CVA16原型株G-10、CVA4原型株High Point、CVA14原型株G-14聚类在一起。结论 4株CVA6病毒分离株在非结构区与其他肠道病毒A组血清型原型株之间可能有重组事件发生,4株云南CVA6病毒分离株均属于中国大陆流行的优势基因型D3a,近几年云南地区的CVA6流行株传播可能为多条传播链共循环。

    2024年06期 v.14 547-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 柯萨奇病毒A组6型敏感细胞系的筛选与验证

    周雨晴;王筱;张胤雯;赵冰;张雪纯;郝莉鹏;潘丽峰;

    目的 筛选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敏感细胞系,为毒株分离及后续病毒机制研究与疫苗候选株筛选提供合适的细胞基质。方法 将CVA6毒株分别感染非洲绿猴肾(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ey,Vero)细胞、人胚肺二倍体(human embryo lung diploid cells,KMB17)细胞、恶性胚胎横纹肌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和人喉癌上皮细胞(human larynx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s,Hep-2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以病变特点、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进行敏感细胞筛选。以细胞形态、活力、生长曲线、传代稳定性、病毒敏感性为检测指标验证Vero细胞为基质的CVA6毒株的适应性。结果 4种细胞对CVA6的敏感性依次为Vero>KMB17>RD>Hep-2,其中以Vero细胞开始病变时间最快,感染性滴度最高(3.777 lgTCID50/ml),可作为CVA6疫苗候选株的理想基质。所用工作细胞种子为复苏后24 h活率为98.97%,呈梭形上皮样形态,铺路石样排列,生长曲线呈S形,在72~168 h进入生长对数期,最大细胞浓度为6.93×106个/ml,群体倍增时间为25 h,细胞连续传10代增殖速度稳定且细胞形态正常,CVA6与CVA16毒株对Vero细胞敏感性一致。结论 Vero细胞是CVA6感染的4种不同细胞中最敏感的细胞,可作为CVA6毒株分离及后续疫苗筛选的首选细胞。

    2024年06期 v.14 55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 锌指抗病毒蛋白对肠道病毒A组71型感染引起的细胞焦亡和自噬的实验研究

    邵华;朱英斌;房庆军;张俊国;

    目的 探讨锌指抗病毒蛋白对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感染引起的细胞焦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感染EV-A71病毒)和感染组(感染EV-A71病毒),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RT-PCR检测细胞中VP1 mRNA表达,采用二噁英染色(Dil染色)和4',6-二氨基-2-苯基吡啶核染色(DAPI核染色)检测细胞数量和形态。将GE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感染EV-A71病毒)、EV-A71组(用MOI=5感染的EV-A71感染GES-1细胞)和pc DNA3.1-ZAP组(在EV-A71组的基础上转染pc DNA3.1-ZAP质粒)。测定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CCID50),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8和IL-1β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及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MOI和感染时间的增加,EV-A71对GES-1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和对照组比较,EV-A71感染GES-1细胞后细胞中VP1 mRNA表达[(2.14±0.21)比(1.00±0.10),t=12.01,P<0.01]明显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且大小不均。和EV-A71组相比,pc DNA3.1-ZAP组上清液中EV-A71病毒滴度明显降低[(5.21±0.25)比(7.32±0.41),t=10.76,P<0.01]。和对照组比较,EV-A71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 [(64.32±7.18)pg/ml比(20.16±2.32) pg/ml, t=14.34, P<0.01]、 IL-1β [(79.38±8.05) pg/ml比(24.11±3.16) pg/ml, t=15.65,P<0.01]水平、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1.42±0.14)比(1.00±0.10),t=5.980,P=0.01]、NLRP3 [(1.12±0.15)比(0.25±0.03),t=13.93,P<0.01]、caspase-1 [(0.74±0.08)比(0.32±0.04),t=11.50,P<0.01]、GSDMD [(0.49±0.06)比(0.26±0.04),t=7.813,P<0.0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细胞活力[(62.31±3.86)%比(100.00±10.00)%,t=8.613,P<0.01]、p62蛋白表达[(0.21±0.04)比(0.98±0.10),t=17.51,P<0.01]明显降低;和EV-A71组相比,pc DNA3.1-ZAP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32.09±4.05) pg/ml比(64.32±7.18) pg/ml, t=9.577, P<0.01]、 IL-1β [(39.26±4.12) pg/ml比(79.38±8.05)pg/ml,t=10.60,P<0.01]水平、LC3Ⅱ/LC3Ⅰ比值[(1.15±0.12)比(1.42±0.14),t=3.587,P=0.005 0]、NLRP3 [(0.41±0.05)比(1.12±0.15),t=11.00,P<0.01]、caspase-1 [(0.57±0.06)比(0.74±0.08),t=4.164,P=0.001 9]、GSDMD [(0.34±0.05)比(0.49±0.06),t=4.704,P=0.000 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活力[(89.71±5.12)%比(62.31±3.86)%,t=10.47,P<0.01]、p62蛋白表达[(0.56±0.07)比(0.21±0.04),t=10.63,P<0.01]明显升高。结论 过表达ZAP对EV-A71感染所致的细胞自噬和焦亡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对细胞EV-A71感染达到治疗目的。

    2024年06期 v.14 563-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2018—2022年楚雄州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彭春娇;段云权;周思蕾;周璐;李存仙;丁启能;韦国清;夏古华;杨洋;

    目的 分析楚雄州手足口病不同型别毒株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更为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8—2022年楚雄州辖区10县(市)4 622例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经处理后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qRT-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应用SAS 9.4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622份病原学标本中,检出阳性3335份,阳性率为72.15%(3335/4622)。各型别病原阳性率分别为:CVA6 (32.65%, 1509/4622)、 CVA16 (26.98%, 1247/4622)、 EV-A71 (6.25%, 289/4622)、CVA10 (1.64%, 76/4622)、 CVA4 (0.24%, 11/4622)、 CVA2 (0.19%, 9/4622)、 CVA6+A10(0.17%,8/4 622)、CVA5(0.02%,1/4 622)、E11(0.02%,1/4 622)、CVA24(0,0/4 622)、EV-A70(0,0/4 622)、其他EV(3.98%,184/4 622)。2018—2022年的阳性率为:58.41%(542/928)、72.52%(541/746)、76.64%(820/1 070)、80.28%(790/984)、71.81%(642/894),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7.669,P<0.001),其中阳性率居前四位的是元谋县84.82%(732/863)、大姚县84.32%(441/523)、永仁县81.31%(235/289)和禄丰市80.10%(314/392);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76.33%(3528/4622),男性阳性率(73.75%, 1913/2594)高于女性(70.12%, 1422/2 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0,P=0.006);夏秋季为流行季。结论 2018—2022年楚雄州手足口病阳性率呈逐年上升,CVA6和CVA16为优势株,应根据流行特征,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建议调整监测方案,推进手足口病多价联合疫苗的研发,通过疫苗接种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2024年06期 v.14 57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芯片式数字PCR测定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载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少华;刘宇;刘善茹;张中洋;

    目的 建立芯片式数字PCR(chip-based digital PCR,cdPCR)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病毒载量。方法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cdPCR的最佳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利用CVA6病毒VP1基因的RNA标准品确立cdPCR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随后对cdPCR测定CVA6病毒载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利用cdPCR和qPCR方法检测小鼠组织中CVA6病毒载量,对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确立了探针的最佳浓度为0.125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3℃;检测范围为3.05~6 726拷贝/μl,检出限为1.59拷贝/μl。验证结果提示cdPCR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均良好。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一致性良好(r=0.93,P<0.001)。结论 基于cdPCR的定量方法能准确反映RNA中CVA6病毒的载量,可应用于疫苗的保护效果评价。

    2024年06期 v.14 578-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综述

  •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进展

    宋晓;李惠琴;

    婴幼儿时期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易导致慢性化,且病毒难清除,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感染相互影响彼此进程。HIV感染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本文对HIV/HBV共感染流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情况、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问题提供思路。

    2024年06期 v.14 585-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四种冠状病毒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

    甄树烨;岳红;魏佳琪;孟子燕;张瑞彤;朱洪伟;于馨;刘洋;于佳玉;

    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免疫学现象,特别在与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的大流行中备受关注。本文深入探讨了冠状病毒中两种潜在的ADE效应发生机制,即抗体介导复制和增强免疫活化。同时,介绍了关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2, SARS-CoV-2)以及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infectiousperitonitisvirus,FIPV)中存在ADE效应的研究结果。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中均存在ADE现象,主要通过抗体与Fc受体或补体系统介导。在SARS-CoV中,抗体-病毒复合物通过FcγRⅡ受体增强病毒感染;MERS-CoV的ADE效应同样由Fc受体介导,并可能引发疫苗相关性疾病。SARS-CoV-2的ADE效应已在体外实验中得到证实,但尚未在临床数据中显示。FIPV中的ADE效应也由FcγR介导,增强病毒复制。此外,本综述还就ADE效应对疫苗设计和研发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以期为未来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通过深入理解ADE效应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疫苗,从而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年06期 v.14 590-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中国病毒病杂志》稿约

    <正>《中国病毒病杂志》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庄辉院士担任主编。《中国病毒病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全球健康》(GH)、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A)、中国知网(CNKI)收录。《中国病毒病杂志》影响因子连续4年位居国内本领域期刊Q1区。2022年《中国病毒病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982,在我国微生物学和病毒学领域期刊中排第一位。

    2024年06期 v.14 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中国病毒病杂志2024年 第14卷 总目次

    <正>~~

    2024年06期 v.14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