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曼雪;李丹;何璇;彭虹;赵阳阳;梁华;邵一鸣;
目的评估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受体的变化,并初步探讨NK细胞与HIV-1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MSM HIV-1早期感染者和35名健康对照人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用多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NK细胞亚群和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HIV-1感染者NK细胞杀伤亚群显著减少(P=0.002),抑制性受体CD161表达明显降低(P<0.001),但功能不明亚群和活化性受体NKG2C和NKP46明显增加(P<0.001)。与CD4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仅NKG2A的表达与CD4计数呈正相关,其余无明显相关性。以上NK细胞的亚群和受体表达的变化特征可发生在HIV急性感染期(<3个月)。结论 HIV急性感染可影响NK细胞亚群重分布及表型特征,提示NK在HIV急性感染阶段即可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03期 v.2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赵智娴;田炳均;张杰;汤晶晶;丁峥嵘;
目的探讨已公布的不同国家不同时间分离的人类柯萨奇病毒B组3型(human coxsackievirus B3,CB3)VP1区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特点。方法在GenBank中用BLASTN软件搜索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间发表的CB3VP1区基因序列,共得到来自8个国家的92个可用序列,用MEGA软件计算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率,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92株病毒可分为5个基因型(Genotype 1~5),基因型1由CB3原型株Nancy和3个法国株组成,基因型2由4株美国株组成,基因型3的地理分布最广,由德国、美国、罗马尼亚、法国、日本、荷兰、瑞典分离株组成,基因型4由5株中国台湾分离株组成,基因型5由中国山东株、云南株和台湾株组成,该基因型又分为A~E 5个亚型。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为6.90%~24.64%(氨基酸差异率1.00%~10.20%),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为15.91%~24.64%(氨基酸差异率4.02%~10.20%)。结论不同基因型/亚型可以在同一个地区流行很长时间,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基因型/亚型又可在不同的地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流行特点。
2012年03期 v.2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李佳萌;张之伦;张颖;高璐;刘辉;李莹;张丽平;
目的了解天津市诺如病毒(NV)腹泻发病状况及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天津市不同区域设立5所医院,对就诊的成人和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按设计的调查内容现场询问获得资料,同时收集患者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NV抗原,并以RT-PCR方法做型别分析。结果 1 085例患者中129例检出NV抗原,阳性率为11.89%,其中≤5岁患者的阳性率达23.05%(68/295)。基因型以GⅡ为主,占80.62%(104/129)。感染不存在区域间的聚集性,冬春季节高发。散居儿童患者的阳性率达22.60%(66/292)。患者在发病15d内就诊可以检测出诺如病毒。NV腹泻患者每日腹泻的次数明显多于非NV腹泻患者,且多为水样便。便常规检测97.25%(813/836)的NV腹泻患者的白细胞数≤10/高倍镜视野(400倍)。结论天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中11.89%为NV所致,≤5岁患者该比例更高达23.05%,这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2012年03期 v.2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石琦;陈操;高晨;田婵;周伟;张宝云;韩俊;董小平;
目的对2006年以来克雅病监测网络监测到的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克雅病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诊断,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家族史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FFI主要临床症状为失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肌阵挛。自2006年克雅病监测网络开始监测,迄今已确诊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8岁(19~55岁),首发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睡眠节律的改变、视觉改变、头晕以及厌食。睡眠节律的改变出现在所有的病例中并且持续整个病程。患者也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记忆力丧失、运动障碍、肌阵挛及高血压症状。平均病程9.5个月。脑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没有显示特殊的异常,脑脊液14-3-3蛋白在8个检测病例中有5例阳性。8例病例出现与疾病相关的家族史。病理检测发现丘脑部位出现明显的神经元损伤。结论中国的FFI病例与高加索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与其他遗传型克雅病比较,D178N突变的FFI病例在中国具有相对较高的出现频率。
2012年03期 v.2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董慧瑾;钱渊;张又;黄腾;李荣成;李艳萍;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5岁以下散居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于2010年1~5月收集广西3个腹泻监测哨点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应用RT-PCR、核酸打点杂交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205份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VP7(G)和VP4(P)基因分型,并运用MEGA4.1软件对广西G9型轮状病毒的VP7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基因分型结果显示G9P[8]a最多见(35.3%),其次是G3P[8]a(28.7%)、G1P[8]a(16.8%)及G2P[4](10.8%);少见的轮状病毒型别分别为G9P[4]3例(1.8%)、G1P[6]1例(0.6%)及G4P[6]2例(1.2%);G9型轮状病毒VP7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中广西G9型同国内多地近期流行的G9型一样均属于进化分支Ⅲ,并且同国内近期流行的G9P[8]型病毒株进化关系最近。结论这是国内首次在农村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野毒株流行中发现G9型是最主要的流行型别,基因进化分析提示国内各地近期流行的G9型轮状病毒的来源可能相同。
2012年03期 v.2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李幸乐;黄学勇;唐晓燕;许汴利;
目的调查河南省信阳市虫媒病毒的种类。方法 2009年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采集蚊虫标本,利用BHK-21细胞培养分离虫媒病毒,对能够引起稳定的细胞病变的分离株利用虫媒病毒特异引物进行RT-PCR鉴定,RT-PCR结果阳性者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共采集蚊虫标本3 050只(36批),3批标本(XY0901、XY0904和XY0927)在BHK-21细胞中出现显著的、稳定的病变;2株病毒(XY0901/ChinaHN株和XY0904/China HN株)以甲病毒属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XY0927/ChinaHN株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特异引物、各虫媒病毒属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XY0901/China HN株和XY0904/China HN株测序结果比对与盖塔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8.0%~99.1%。结论 2009年在河南省分离到2株盖塔病毒和1株未知虫媒病毒。盖塔病毒为河南省首次分离。
2012年03期 v.2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汪美华;章幼奕;吴月平;邹美银;陈琳;朱勇根;沈娟;李雪梅;黄松平;
目的探讨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6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代偿性肝硬化患者26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30例,其中合并有原发性肝癌(HCC)20例]和15例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与Th17分化、成熟有关以及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6、干扰素γ(IFN-γ)和IL-17A;分析上述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4、IFN-γ在LC、LC合并HCC、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合并HCC患者血清IL-6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L-17A高于LC患者(P=0.006)及健康对照组(P=0.003);血清IL-4、IFN-γ在代偿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IL-6、IL-17A高于代偿性及健康对照组(P<0.05)。IFN-γ与IL-4呈正相关(r=0.484,P=0.000),与IL-17A也呈正相关(r=0.280,P=0.023),其他细胞因子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IL-4预测失代偿性肝硬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581(P>0.05),IL-6为0.741(P=0.005),IL-17A为0.630(P=0.018),IFN-γ为0.572(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4、IL-6、IFN-γ与IL-17A的相关性不强;定期检测IL-6、IL-17A对判断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12年03期 v.2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唐奇远;何清;黄珊;唐蔚;敖飞健;李知玉;张斌;白冰;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点,研究影响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51例ALT正常e抗原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统计其肝组织炎症、肝纤维化程度及免疫组化HBcAg分布的特点;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性别、年龄、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肝组织炎症,以及免疫组化HBcAg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151例患者中,存在明显肝组织纤维化(≥S2)的占21.2%(32/151)。肝纤维化程度与患者性别、ALT水平无关,与年龄、HBV DNA载量、肝组织炎症、免疫组化HBcAg分布有关。年龄≤30岁(χ2=9.965 2,P<0.05)、HBV DNA载量>107拷贝/ml(χ2=26.675 7,P<0.05)、肝组织炎症G0~1者(χ2=55.509 6,P<0.05),以及免疫组化HBcAg分布为核型者(χ2=47.634 9,P<0.05),其肝纤维化程度较轻微;反之则较重。结论年龄较轻、血清HBV DNA载量较高的患者暂无必要行肝脏病理检查,其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轻微、肝组织炎症及HBcAg分布反映了这类患者尚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2012年03期 v.2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丰达星;张珍英;徐瑾;郭万申;
目的研究河南省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5~45岁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风疹IgG抗体,计算并比较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结果共选择860人作为调查对象,分成6个年龄组,平均阳性率86.6%,平均抗体浓度86.7IU/ml,其中15~20岁组阳性率、平均抗体浓度(GMC)最高(89.6%、122.0IU/ml),41~45岁组阳性率、GMC最低(51.6%、79.5IU/ml),各年龄组之间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1,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分地区比较显示,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1,P>0.05),抗体GM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P<0.05)。结论河南省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总体水平较高,但阴性率也达13.4%,随着年龄增高,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为防止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发生,建议对抗体检测阴性育龄期妇女接种风疹疫苗。
2012年03期 v.2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