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秀霞;王湛;周玲;杜海军;叶树清;曾毅;
目的构建携带EBV-LMP1Δ基因的DNA疫苗,并与携带LMP1Δ基因的重组非复制5型腺病毒疫苗联合免疫,观察在小鼠体内诱导LMP1Δ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用PCR方法获得去除癌基因的LMP1Δ基因,插入到pcDNA3.1(+)-His质粒载体中,构建携带LMP1Δ基因的DNA疫苗pcDNA-LMP1Δ。使用pcDNA-LMP1Δ单独或与携带LMP1Δ基因的非复制5型重组腺病毒疫苗Ad-LMP1Δ联合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1周后应用IFN-γ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LMP1Δ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水平。结果构建成pcDNA-LMP1ΔDNA疫苗,酶切及测序证实LMP1Δ基因插入正确,在细胞中能有效表达LMP1Δ蛋白。pcDNA-LMP1Δ单独免疫Balb/C小鼠能够诱导产生LMP1Δ特异性的CTL应答;与Ad-LMP1Δ联合使用后,能够提高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结论构建的重组DNA疫苗pcDNA-LMP1Δ能够有效表达LMP1Δ蛋白,并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LMP1Δ特异性的CTL反应;与重组腺病毒疫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特异性CTL应答水平。
2012年04期 v.2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陈杰;周振座;韦福邦;覃汉宁;凌媛;李艳萍;马俊凤;李荣成;廖雪雁;李杰;庄辉;
目的了解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毒(HBV)流行情况及其对乙肝的认知程度,为在该人群中有效地开展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某医学院2009年入学的2 14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乙肝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并采集其中1 944名学生的血清样本,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分析仪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及核心抗体(抗-HBc)。应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 147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 066份,占96.23%。其中59.83%(1 236/2 066)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但只有20.76%(429/2 066)完成3针或3针以上接种。在1 944份血清样本中,HBsAg、抗-HBs、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13.73%(267/1 944)、24.33%(473/1 944)和32.87%(639/1 944),有疫苗接种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接种史人群(10.56%vs 22.10%,P<0.001),且前者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30.83%vs 11.24%,P<0.001)。接种3针或以上人群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全程接种人群(48.80%vs 21.10%,P<0.001)。该医学院新生对乙肝认知程度较低,仅42.09%的学生知道HBV可经性接触传播;66.90%认为HBV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认为HBV可经空气和皮肤接触传播者分别占9.39%和3.11%。结论该医学院新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HBsAg阳性率高,对乙肝认知度较低,建议在该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免疫和关于乙肝的健康教育。
2012年04期 v.2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赵澄宇;丁海;闫春辉;闫玲;彭雅琴;金鹏远;李彤;庄辉;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型rtM204I/V耐药株,除伴随有rtL80I/V或rtL180M代偿性突变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新的代偿性突变位点。方法从本课题组数据库中选择392条C基因型HBV慢性感染者的病毒逆转录酶(RT)全长序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及治疗后是否发生rtM204I/V突变,将序列分为未治疗组(192例),治疗无rtM204I/V突变组(rtM204组,131例)和有rtM204I/V突变组(rtM204I/V组,69例)。用本课题组建立的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及常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RT区344个氨基酸位点进行全面筛查和分析,鉴定与rtM204I/V突变相关联的潜在代偿性突变。结果除已知的rtL80I/V或rtL180M与rtM204I/V联合突变外,新发现rtM204I/V突变常与rtH55R突变共存。rtM204I/V组中rtH55R突变检出率显著高于rtM204组和未治疗组(36.23%vs 9.16%vs 4.17%,P<0.001)。在25株HBV rtH55R+rtM204I/V联合突变株中,22株(88.00%)还同时具有rtL80I/V或rtL180M突变,另3株(12.00%)则无。该3株均为rtH55R+rtM204I突变模式,患者血清HBV DNA滴度均在5lg拷贝/ml以上。含有rtH55R+rtM204I/V突变毒株可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的8种单药、序贯或联合用药方案患者中检出。rtH55是C基因型特异性位点,HBV其他基因型在此位点均为rtR55。结论 rH55R可能是C基因型特异性的并与rtM204I/V突变密切相关的RT新突变,rH55R联合突变株在多种抗病毒治疗方案下有广泛的生存能力。
2012年04期 v.2 260-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邢延清;姬粉芝;王磊;杨芳;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稀释法与ARCHITECT HBsAg试剂配套原液稀释法检测HBsAg定量的结果。方法留取HBsAg定量值超过250IU/ml的血清标本共96份,分别用ARCHITECT HBsAg试剂配套原液稀释(A法)、生理盐水稀释(B法)后进行HBsAg定量的检测,将91例均能得到具体测定值的样本纳入统计学分析,比较B法与A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A法、B法测定值的对数值范围分别为(2.72~4.92)lg IU/ml、(2.52~4.97)lg IU/ml,对数值的中位数分别是3.83lg IU/ml、3.81lg IU/ml。B法检测结果与A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B法与A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69(P=0.000)。对检测结果采用Bland-Altman方法分析,结果显示,B法的检测结果与A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B法与A法检测结果的差值均数的绝对值接近0,一致性界限范围窄。在不同的HBsAg水平分层中,B法的检测结果与A法亦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B法的检测结果与A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高、差异程度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012年04期 v.2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王毅;张光贵;李六林;樊静;赵西和;贾蜀光;杨红;姚卫;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用应答推动抽样法(RDS)招募的MSM队列研究纳入人员为基础进行随访调查,对随访不足基线调查样本部分,采用滚雪球采样法,依据队列纳入条件,招募补足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行为学调查和HIV等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检测400人,HIV初筛阳性36例,确认阳性33例,本次确认28例中新发感染9例,HIV确认感染率8.25%(33/400),本次确认感染率7.00%(28/400),新发感染率5.2/100人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OR=0.069~0.039)、职业(OR=5.200)、近1年接受同伴教育(OR=4.286)、近6月主要是偶然性伴(OR=3.650)、寻找性伴场所(OR=0.679~0.179)、累计男性性伴数(OR=9.432~34.392)、生存质量总得分(OR=608.293)、梅毒感染(OR=10.103),年龄≤25岁、工人/餐饮/商业/农民、近1年未接受过同伴教育、近6月主要是偶然性伴、酒吧/浴室寻找性伴、累计男性性伴数3~5人、生存质量得分≥80、梅毒感染者HIV感染率较高。结论绵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与人口学、性行为特征和梅毒感染及生存质量等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加大防治力度。
2012年04期 v.2 27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李威;张小丹;童红飞;黄晓婕;吴昊;汪雯;
目的回顾性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在HIV/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HIV/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16例,对照组1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73.1%(19例)的患者为31~38岁,男性18例(69.2%),发病时CD4<100个/μl者占76.9%(20例),从发现HIV阳性到发病时间在1年内者占57.7%(15例),入院时两组间在生命体征及脑脊液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患者除2人未愈外均好转/痊愈出院,而对照组中7例好转/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治疗组抽搐、视乳头水肿和肌无力症状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25、0.013、0.032)。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1.1±9.1)d和(70.0±1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于HIV/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可能有辅助作用。
2012年04期 v.2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胡家光;江建宁;苏明华;葛善飞;祝美琴;刘志红;梁延秀;郭稳稳;黄小红;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HBV)BCP区和PC区基因变异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拉米夫定(100mg/片)初治2年内耐药的26例(耐药组)和2年内无耐药的16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基线的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多引物对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治疗基线HBV的BCP区、PC区和P区变异位点,对发生频率较高的两组位点变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无1例发生P区rt204/180变异;在HBV BCP/PC区突变中,耐药组与对照组在点突变A1762T(38.48%vs 68.75%,P>0.05)、G1764A(26.92%vs50.00%,P>0.05)和G1896A(19.23%vs 18.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点突变C1799G(43.75%vs 0,P<0.05)、T1802C(18.75%vs 0,P<0.05)、G1838A(25.00%vs 0,P<0.05)、A1846C(37.50%vs 0,P<0.05)、C1856T(31.25%vs 0,P<0.05)、G1888A(25.00%vs 0,P<0.05)明显高于耐药组。结论治疗基线HBV BCP区的A1762T/G1764A变异和PC区的G1896A变异对拉米夫定的2年疗效影响不大;治疗基线HBV BCP区的C1799G、T1802C、G1838A、A1846C的变异和PC区的C1856T、G1888A的变异可能是接受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获得长期维持应答的预测因素之一。
2012年04期 v.2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修文琼;欧剑鸣;沈晓娜;谢剑锋;刘光华;康育兰;王美爱;翁其珠;严延生;
目的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我国福州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的137例患儿鼻咽抽取物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法用一对特异引物对hMPV N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从137份标本中发现了6份hMPV感染阳性标本。其中2份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hMPV感染的检出率为4.4%。hMPV阳性标本中,hMPV与某些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甲、乙型)等的混合感染的检出率是33.3%。通过对N基因的213bp检测片段的基因序列分析和比对,表明福州地区检出的这几株hMPV分别属于A、B两种基因型。结论 hMPV是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病原,在福州地区hMPV的两种基因型同时存在。
2012年04期 v.2 2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柯邵鹏;余雪平;苏智军;郭如意;林琪;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HBeAg阴性CHB患者29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生化指标,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血清HBsAg滴度,采用PCR仪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sAg滴度略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64),两组患者HBsAg/HBV DN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B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总体相关(P=0.002),随着HBV DNA载量上升,血清HBsAg也明显上升(χ2=6.989,P=0.002);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383,P=0.015),而HBeAg阴性患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BsAg与HBV DNA总体相关,但在HBeAg不同状态患者血清中HBsAg滴度及其与HBV DNA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对于将HBsAg定量检测作为临床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2012年04期 v.2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邓勇;苏智军;余雪平;郭如意;明德松;林振忠;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9、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8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9、IL-10及TGF-β1水平。结果 CHB轻中度组、CHB重度组及肝硬化组血清IL-9水平分别为(319.96±367.26)ng/L、(308.47±402.77)ng/L、(432.49±591.65)ng/L,IL-10水平分别为(95.73±107.93)ng/L、(69.52±66.49)ng/L、(111.41±113.41)ng/L,TGF-β1水平分别为(42.40±56.57)μg/L、(138.85±178.55)μg/L、(135.32±179.44)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9.52±193.44)ng/L、(29.73±21.27)ng/L、(15.30±14.51)μg/L,P均<0.05];血清IL-9、IL-10水平与不同HBV DNA载量有关,而IL-9、IL-10及TGF-β1水平与不同的HBeAg状态无关。CHB各组IL-9与IL-10呈强正相关(r=0.932,P<0.001),IL-9与TGF-β1呈弱正相关(r=0.227,P=0.014);IL-10与TGF-β1呈弱正相关(r=0.217,P=0.018)。结论 IL-9、IL-10及TGF-β1均参与CHB的发病过程,IL-9及IL-10可能具有抑制炎症作用,其持续升高可能与CHB患者慢性感染状态有关。
2012年04期 v.2 296-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张雪华;朱传武;罗湘蓉;柴晓哲;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含量、e抗原血清转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mg/d治疗48周,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e抗原滴度(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HBeAg、ALT、AST、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白蛋白、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同时,LdT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HBV DNA含量的变化与患者血清中ALT、AST、谷氨酰转移酶、HBeAg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LdT治疗CHB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HBV复制和改善肝功能。
2012年04期 v.2 3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张欣;倪汉忠;邹丽容;钟豪杰;周杰;朱晓兰;杨芬;管大伟;肖红;柯昌文;武婕;林锦炎;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流感季节广东省低血凝滴度甲型流感病毒(H1N1)pdm09分离株的HA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比较2009-2010和2010-2011年流感季节A(H1N1)pdm09分离株血凝滴度构成比。选取广东甲型H1N1流感病毒90株,提取病毒RNA,经RT-PCR反应扩增HA1并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并对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流感季节,低血凝滴度分离株的比例明显增多。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低血凝滴度分离株均在同一个分支,在氨基酸序列第197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A197T)。结论 HA的第197位氨基酸变异(A197T)可能是造成低血凝滴度的重要原因。
2012年04期 v.2 305-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廖征;刘学恩;王旭;陈海婴;刘研;冯小武;熊昌辉;文海蓉;彭时辉;张艳霞;吴俊燏;庄辉;
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青壮年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免疫前甲肝抗体呈阴性的16~25岁大学生,被随机分为3组:A组接种1剂500U/剂甲肝灭活疫苗;B组接种1剂6.50lg CCID50/剂甲肝减毒活疫苗;C组接种2剂(0、6月程序)500U/剂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和72h反应的随访观察。受试者于第0、1.5(A和B组)或7月(C组)、12月采血,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抗-HAV滴度≥20IU/L为阳转。结果在接种后第12个月时,A、B、C组抗-HAV阳转率分别为88.4%、82.0%和10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分别为154.20(95%CI:109.44~217.27)、89.99(95%CI:59.60~135.89)和1 637.88(95%CI:1 326.42~2 022.47)IU/L。在安全性方面,不论1剂或2剂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均表现出良好耐受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均为轻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论1剂或2剂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青壮年人群中表现出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2012年04期 v.2 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