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宁;李蕊;温春阳;王爱平;董岚;于建国;安永;孟庆华;赵平;李彤;刘学恩;庄辉;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NAs)规范化治疗前耐药突变情况。方法在我国北方地区4家医院收集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NAs规范化治疗前的血清,提取血清中HBV 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HBV全长RT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查该区内11个经典耐药突变位点(rt169、rt181、rt184、rt194、rt202、rt204、rt236、rt250、rt80、rt173和rt180)并鉴定患者HBV基因型。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42例血清HBV RT区在11个经典耐药突变位点上均为野生型氨基酸;6例患者检出经典耐药突变,分别为rtM204I2例,rtA181V、rtA181T、rtL180M+rtM204I、rtL80V+rtL180M+rtM204I各1例,其在半年以前均有不规范NAs治疗史。148例患者基因型分布为:B基因型占4.1%(6/148),C基因型占95.3%(141/148),D基因型占0.6%(1/148)。结论依据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本研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线时体内HBV以野生株为优势株,检出NAs耐药突变株的患者均有既往不规律抗病毒治疗史。基线耐药检测有助于NAs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
2014年01期 v.4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戎霞;王敏;黄杰庭;黄珂;许茹;廖峭;熊华平;付涌水;
目的了解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人群机体自发清除HCV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关联性。方法选择96名抗-HCV阳性并成功随访1年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自发清除组(HCV RNA阴性)和慢性感染组(HCV RNA阳性),采用Illumina MHC Mapping Panel试剂盒对两组人群进行MHC区域的SNPs检测,利用SPSS16.0分析软件、Matlab软件编程,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分层分析等方法对各SNP位点及性别、年龄因素与HCV清除与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获得HCV自发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样本分别为19份和77份。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P=0.543),HCV自发清除组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χ2=17.668,P=2.63×10-5)。检测的1 293个SNPs中,rs2246626(χ2=10.777,P=0.001)、rs12386522(χ2=7.725,P=0.005)、rs2534679(χ2=7.522,P=0.006)和rs1264457(χ2=6.821,P=0.009)与HCV的自发清除显著相关。结论MHC区域共发现4个与HCV自发清除存在显著性关联的SNPs,女性发生HCV自发清除比例高于男性。该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机体自发清除HCV和MHC基因的关联奠定基础。
2014年01期 v.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徐扬;高婷婷;秦照玲;鞠鹤鹏;赵平;戚中田;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构象性表位AR3与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嵌合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鉴定。方法采用重叠拼接PCR法,将HCV AR3表位的基因插入pSVB-24H质粒中,构建pSVB-24H-AR3重组质粒;再用PCR法扩增出全长的AR3-S嵌合基因,将其克隆到pCMV-HA载体中,构建pCMV-HA-AR3-S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和PEI转染法导入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分泌情况。结果 PCR法分别扩增出pSVB-24H部分载体、HCV AR3及HBs部分基因共3条基因片段;利用两步重叠拼接PCR,扩增得到1 118bp的三片段拼接产物,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SVB-24H-AR3位置正确,测序分析表明插入序列及开放读码框正确,但细胞表达产物难以被抗-HBs识别;将完整的1 128bp的AR3-S基因插入带HA标签的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重组质粒pCMV-HA-AR3-S构建正确,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AR3-S蛋白可与HA抗体特异性反应;ELISA结果也显示细胞内能检测到较高水平的AR3-S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SVB-24H-AR3和pCMV-HA-AR3-S嵌合表达质粒并在细胞中表达,为后续开展基于HBs的病毒样HCV颗粒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4年01期 v.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 刘俊;陶剑;田波;陈建华;白劲松;李重熙;金永梅;
目的探讨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肝损伤的差异。方法对抗病毒治疗前的HIV合并HCV感染患者、HIV感染者和单纯慢性HCV感染者进行病毒载量、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325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97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82例单纯HIV感染者均存在肝功能异常,以单纯慢性HCV感染患者肝功能异常最为明显;合并感染者按HCV病毒载量分为HCV RNA>1×103 IU/ml、>1×104 IU/ml和>1×105 IU/ml等三组,发现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感染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分为>200个/μl和<200个/μl两个组,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前单纯慢性HCV感染者的肝损伤程度较HIV/HCV合并感染者严重,合并感染者其HC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对肝损伤程度无影响。
2014年01期 v.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田炳均;丁峥嵘;张杰;赵智娴;汤晶晶;
目的对云南省3株新型肠道病毒EV80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3株EV80病毒VP1区基因进行RT-PCR和基因测序,并在NCBI、EBI和DDBJ三大基因库搜索EV80VP1区基因序列,用MEGA5.0软件计算所得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并做基因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5株EV80的VP1区基因序列,去除序列太短不能分析的2株,对云南株和基因库中共33株进行了分析。33株病毒可分为4个基因型,原型株USA-CA67-10387单独聚成一组,为基因型A,云南株和山东株同属基因型D,为中国特有的基因型。结论虽然目前全世界新型肠道病毒EV80的分离数不多,但其地理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国家、地区的毒株大都为不同的基因型,具有基因多样性特点。本研究对今后中国开展新型肠道病毒EV80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传播链的发现和疫情处置提供了实验室基础。
2014年01期 v.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邓红;阿依古丽·伊尔哈力;张璇;毋跃文;马鑫;李新兰;樊旭成;张瑾;王露;檀晓娟;
目的了解新疆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方法选取2011-2013年新疆部分地州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临床标本或其病毒培养物经实时荧光PCR鉴定后,通过RT-PCR法进行VP1区编码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用ChromasPro 1.7.4,BioEdit7.1.11和MEGA5.1软件进行序列校正、拼接、整理和分析,并与EV71各型及亚型参考序列构建基于VP1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新疆EV71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2.8%~100.0%和97.9%~100.0%,22株病毒株与安徽阜阳和山东临沂C4a基因参考株最为相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序列同源性在93.9%~98.6%和98.6%~99.6%。而与A、B基因型参考株差异较大,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序列同源性在82.1%~84.8%和95.9%~98.3%。直接用临床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扩增和序列测定的阳性率为30.0%,低于用病毒培养物的阳性率(100.0%)。结论 2011-2013年新疆EV71分离株均为C4a基因型,与安徽和山东分离的EV71毒株可能有相同的起源。直接用临床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扩增和序列测定可用于肠道病毒的分型鉴定。
2014年01期 v.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 蒋小娟;刘新凤;李治平;
目的研究兰州市流感样病例的选择对流感病毒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市两家省级哨点医院2010-2011年呼吸道症候群监测信息系统中采集了咽/鼻拭子标本的流感病例资料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检出率为20.72%(81/391),两家哨点医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体温、门急诊/住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病季节、是否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和采样-送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流感样病例中15~64岁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检出率高,冬春季是流感的流行季节,伴全身中毒症状病例的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于不伴该类症状病例,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及时采集标本,且采集病例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并加强我国流感样病例评估研究。
2014年01期 v.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王毅;李六林;张光贵;樊静;赵西和;舒亚;贾蜀光;周力;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性角色及不同角色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和相关行为特征。方法对2009年建立的MSM人群开放性研究队列在2010年随访调查基础上进行随访调查,不足基线调查样本部分,采用滚雪球采样法招募补足,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调查表,由专门人员面对面进行相关行为学和血清学的匿名调查。结果在有效调查的402例中,0号115例(28.6%),1号92例(22.9%),0.5号195例(48.5%)。不同性角色人口学及行为特征关联性的多因素分析,存在独立的统计学/边缘统计学关联的变量:1号与0号相比,年龄、职业、认识当地MSM朋友数、近6月性伴数、同时有过2个及以上固定性伴、习惯携带安全套(P<0.05或0.05<P<0.10);0.5号与0号相比,年龄、职业、近6月无保护性男性肛交、习惯携带安全套;1号与0.5号相比,收入、近6月无保护性男性肛交、同时有2个及以上固定性伴(P<0.05或0.05<P<0.10)。年龄较小、学生/教师/干部职员、认识当地MSM朋友数较多、近6月性伴数较多、不习惯携带安全套的比例0号较多;中低收入、体力劳动、近6月有无保护性男性肛交0.5号比例较高,同时有2个及以上固定性伴者1号较高。生物学检测结果,0号、1号、0.5号HIV累计发病率分别为6.3%、0、7.6%(似然比χ2=7.390,P=0.025),梅毒累计发病率分别为8.0%、2.3%、3.5%(χ2=1.985,P=0.371)。结论不同性角色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社会网络、性行为特征和HIV感染风险,在艾滋病防治中应针对性开展干预活动。
2014年01期 v.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蔡文锋;袁俊;何剑峰;刘于飞;钟豪杰;李魁彪;谢朝军;潘捷云;李灵辉;
目的探讨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开展粤港澳防控传染病合作机制。方法对广州市2012年1起人禽流感疫情处置工作进行回顾,粤港两地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开展病例感染来源调查、跟踪观察密切接触者、信息互通、风险监测、媒体应对等措施;广东省、广州市卫生部门反应迅速,措施及时,与农业、工商等多名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采取了综合性防控措施,强化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宣教等工作。结果依托防控传染病合作机制,粤港两地在应急处置、信息互通、媒体沟通等方面合作取得良好成效,确保了防控工作有力的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本次事件为独立个案,感染来源为广州某市场的可能性大,禽流感病毒未在社区暴发和流行;23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现异常的临床表现。结论建议制定互联的覆盖粤港澳传染病监测网络,加强传染病防控新技术应用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和传染病疫情通报机制。
2014年01期 v.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邓勇;欧书强;邱自辉;陈虎;黄水根;占魁;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在重型手足口病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和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结局变量通过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8篇研究共716例患者。分析发现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时间(OR=-0.80,95%CI:-2.20~-0.60),退热时间(OR=-0.87,95%CI:-1.05~-1.06),住院时间(OR=3.12,95%CI:1.11~5.13),血糖(OR=0.97,95%CI:0.55~1.38),心率(OR=10.83,95%CI:-4.42~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总体治疗效果不优于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中应权衡利弊,酌情应用,而不是盲目的使用大剂量冲击治疗。
2014年01期 v.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于燕;叶莹;赵升;徐瑾;李军;丰达星;张延炀;
目的分析评价河南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监测水平。方法根据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及核实材料等方式开展的流感专项督导检查所取得的现场资料、中国流感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日常监测数据及《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的要求,使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河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主要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河南省哨点医院诸项主要监测指标均未能全部完成:流感样病例报告及时率为91.35%,流行季节周采样数量总达标率为73.95%,非流行季节月采样数量总达标率为98.48%,1周内和48h样本送检率分别为98.43%和78.25%,7.41%的样本不符合采样标准;流感样病例报告还存在个别哨点医院监测诊室覆盖不全和报告数据可疑的问题,其中2个哨点医院问题比较集中。结论经常沟通协调、定期培训和督导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基础;加强项目管理,合理使用工作经费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明确职责,合理安排长假期间的监测工作有助于保证监测质量的稳定性。
2014年01期 v.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李蕊;刘学恩;庄辉;
<正>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每年有约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硬化或肝癌[2]。HB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毒和疾病活动程度不一,但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肝细胞核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存在。HBV cccDNA是HBV复制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是HBV mRNA和前基因组RNA(pgRNA)的合成模板及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3-7]。HBV cccDNA半衰期长,不易降解,现有
2014年01期 v.4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雷娜;陈新月;
<正>据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1-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3 000万例[3]。对于这部分CHB患者,及时有效地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的关键。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有核苷/核苷酸类(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s,NAs)和干扰素。而我国上市的治疗CHB的NAs药物有4种,分别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
2014年01期 v.4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曾艳丽;李宽;康谊;魏君峰;刘俊平;尚佳;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酒人数的增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和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肝病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类肝病,已成为比较严重的公共社会问题[1-2]。90%进入体内的酒精在肝内代谢,正常人每日可代谢120g酒精,长期饮酒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引起ALD。ALD临床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大多数单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尤其年轻者,没有症状。10%~20%的酗酒者均有不同程度的ALD。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2014年01期 v.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黄玲;许洁;
<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6种肿瘤疾病之一,在肿瘤致死因素中占第3位,可以导致每年600万人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HCC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全世界75%~80%的HCC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进展相关[1]。在我国这个比例更高,且大部分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有关。已经研究证实持续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水平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论
2014年01期 v.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