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蒙蒙;姚汶伶;殷尚晖;罗雷;
目的 评价广州市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前后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水平和时空聚集性的变化,为后疫情时代流感流行风险研判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选择2015—2019年度流感监测数据建立的流感流行水平分级评价体系,以评价广州市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2020年第4周至2022年第52周,共154周)的流感流行水平等级变化,并采用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探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流感病例时空聚集性变化。结果 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流感流行水平骤降,自2020年第7周—2021年第46周一直维持在1级非流行水平,于2021年第52周—2022年第1周和2022年第8—10周出现冬季3级中水平流行,于2022年第20周进入夏季流行并于第22—27周出现5级极高水平流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流感流行等级秩平均值188.00低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前秩平均值222.04 (Z=-3.325,P<0.01)。时空扫描分析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一类聚集区为中心城区的海珠、越秀和天河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后一类聚集区转变为南部及中南部的南沙、番禺和海珠区,聚集时间均出现在夏冬季。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广州市流感整体流行水平低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广州市流感仍然存在时空聚集性,且一类聚集区的空间区域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前有所变化,由中心城区向中南部城区转移,夏冬季依然为防控重点季节。卫生部门应针对聚集地区和流行时间提早做好预案,以有效控制流感流行。
2024年05期 v.14 439-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杨忠祥;石荔;钱花;温青萍;田静;巴桑;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初治后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转换不同治疗策略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CHB患者,选取经ETV初治48周后低病毒血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转换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抗病毒治疗48周,对照组在ETV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周时的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率、HBeAg阴转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肝硬度值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肝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24周(90.00%比92.50%,χ2=0.215, P=0.847)、 48周(92.50%比97.50%,χ2=0.347, P=0.732)时的CV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在24周(9.38%比15.15%,χ2=0.556,P=0.712)、48周(15.63%比36.36%,χ2=3.660,P=0.099)时的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48周时的eGFR、LSM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5.642,t=7.853,P<0.001);两组在24周、48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单用TAF在改善ETV初治后LLV的CHB患者抗病毒效果、降低LSM值及肾脏安全性方面优于ETV和TDF联用,且不良反应少。
2024年05期 v.14 445-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赵锦;周银柱;陈水连;邱劲松;查文婷;
目的 掌握长沙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和趋势,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流行及防控背景下长沙市丙型肝炎流行情况,为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长沙市现住人口的丙型肝炎病例信息,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前(2013—2019年)及流行期间(2020—2022年)两个时间段对长沙市丙型肝炎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2年长沙市累计报告丙型肝炎12 2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25/10万。2013—2019年报告发病率由17.42/10万降至16.89/10万,报告发病率趋于平稳(APC=0.17,P=0.95),2020—2022年报告发病率由13.38/10万降至10.82/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12.73,P=0.03),报告发病率年平均下降12.73%。丙型肝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高报告发病率区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和浏阳市;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男、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88,P<0.001;χ2=32.35, P<0.0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35~<65岁年龄组。2013—2019年该年龄组人群男、女性累计病例数构成比分别为72.24%(3492/4834)、 61.22%(2 357/3 850),而2020—2022年则为74.85%(1 494/1 996)、64.63%(1 014/1 569);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排名前三的职业均为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农民、离退人员职业构成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P=0.005;χ2=10.47,P=0.001);家务及待业职业构成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P=0.08)。2013—2019年丙型肝炎流行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与2020—202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间长沙市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前和流行期间,长沙市丙型肝炎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未发生明显改变,需要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减少丙型肝炎危险因素暴露。
2024年05期 v.14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徐石平;陈紫桂;龚亚萍;张宏;王征桦;邱月锋;谢美榕;张春阳;薛洪洪;谢剑锋;吴守丽;
目的 了解福建省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IV-1感染状况,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高危人群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10月—2023年3月通过福建省某社会组织招募MSM人群,并采集其外周血样本。采用问卷调查MSM主要人口学特征及性行为特征。通过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nested PCR)特异性扩增HIV目的基因片段,使用HIV BLAST工具和系统进化树判定病毒亚型,运用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滋病毒耐药性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MSM人群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招募的2 077名MSM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为7.75%(161/2 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5.585,95%CI:1.192~26.175)、在本地居住<3个月(OR=2.120,95%CI:1.235~3.637)、最近6个月有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OR=1.849,95%CI:1.141~2.996)、梅毒快检结果阳性(OR=4.444, 95%CI:2.779~7.108)是该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HIV-1基因亚型主要以CRF07_BC(50.33%)和CRF01_AE(30.46%)为主,另外检出gag,pol,env 3区亚型分析不完全一致的可疑独特重组亚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 URFs)(19/151, 12.58%);传播性耐药率为4.35%(6/138)。结论 调查期间福建省MSM人群HIV抗体阳性率较往年数据有下降,传播性耐药率仍呈现低流行水平;但亚型分布情况仍然复杂,并发现传播性耐药株。应进一步加强对MSM人群的HIV-1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监测,采取精准措施控制HIV-1在MSM人群中传播流行。
2024年05期 v.14 457-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惠珊;宋潇;李婷;江云飞;于兰;张婕;王林;李一;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黑龙江省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新发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2019—2021年4—7月,采用分类滚雪球方式、网络招募及场所招募方法对黑龙江省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及检测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HIV抗体检测,对确证实验阳性样本,排除既往HIV阳性时间超过6个月、确证实验阴性样本、艾滋病患者样本之后,开展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imiting antigen avidity enzyme immunoassay,LAg-Avidity EIA)检测;按照HIV新发感染率估算公式,计算黑龙江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9—2021年共纳入MSM 6 012例,其中,HIV确证实验阳性者389例,共对其中270例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经LAg-Avidity EIA判定为HIV新近感染者100例。2019—2021年黑龙江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02%(95%CI:2.43%~5.61%),5.03%(95%CI:3.28%~6.79%)和5.49%(95%CI:3.65%~7.33%),不同年度间HIV新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1,P=0.499)。梅毒结果阳性(OR=4.36,95%CI:1.80~10.53)、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OR=10.31,95%CI:5.88~18.10)、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4.38, 95%CI:2.34~8.17)、通过网络交友(OR=3.88, 95%CI:1.50~9.98)为黑龙江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9—2021年,黑龙江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需探索针对性干预措施,遏制该省MSM人群艾滋病疫情传播。
2024年05期 v.14 465-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邓燕清;王淏;万芷婷;单振刚;戎霞;杜荣松;李仲平;梁浩坚;黄伯泉;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的感染情况及本地区人群对HTLV知晓情况调查。方法 采用HTLVⅠ/Ⅱ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对2016年7月—2022年8月,2023年4、5、7月期间广州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初筛反应性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确证。通过电话、网络、街头问卷调查本地区人群对HTLV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使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广州地区2 263 256份无偿献血者中HTLV初筛反应性标本397份,免疫印迹确证阳性25份,不确定16份。不同年份确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70,P=0.353);确证阳性献血者中首次献血者21例,4例献血2次,无>3次献血者。确证阳性献血者中广东籍13例,其他6个省份共11例;外籍人员1例。男性献血者确证阳性率为1.24/10万,女性为0.8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1,P=0.416)。本地区人群对HTLV知晓情况:随机问卷调查(6分制)人均得分0.92分,其中<1分者占调查对象的64.08%(2 730/4 260)。结论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HTLV-Ⅰ/Ⅱ确证阳性率较低,属于低流行区域,本地区人群对HTLV知晓率较低,需加强人群知识普及力度。
2024年05期 v.14 470-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随海田;吴强松;高汇迪;苏锦锋;胡屹;程东燕;舒祥;
目的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th Organzation, WHO) 194个成员国轮状病毒(rotavirus,R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的现况,为优化调整我国轮状病毒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截至2022年WHO 6大区域内194个成员国的轮状病毒疫苗免疫程序、疫苗类型等公开数据,并对轮状病毒免疫策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4个WHO成员国中,有124国NIP至少纳入1种轮状病毒疫苗,83国纳入NIP的是单价轮状病毒疫苗,分别实施1剂(2国)、2剂(76国)和3剂(5国)免疫程序;32国纳入NIP的是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分别实施1剂(1国)、2剂(2国)、3剂(28国)和4剂(1国)免疫程序,9国纳入NIP的是单价轮状病毒疫苗/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均实施3剂免疫程序。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不同区域差别很大,2022年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4%~74%。结论 大部分国家已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NIP、不同区域疫苗接种率差异很大,我国应充分考虑国内轮状病毒相关疾病的负担,加强疾病监测,疫苗应用效果分析,加快评估轮状病毒疫苗纳入我国NIP的进程。
2024年05期 v.14 475-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马秀娟;王芳;甄成亮;张乾;王静宇;韩璐优;方芳;刘红星;
目的 探讨遗传整合型人疱疹病毒6A型携带者个体(individuals carrying inherited human herpesvirus-6A,iciHHV-6A)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iciHHV-6A病毒载量检测、血培养感染病原菌分析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证据、诊治经过及转归,对3例iciHHV-6A携带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前后病毒载量检测血浆/外周血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持续阳性。1例患者经血培养及mNGS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HHV-6A,结合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血症/脑膜炎;另2例分别在脑脊液和外周血mNGS检测中发现HHV-6A核酸序列,但缺乏典型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3例患者的病毒分型均为HHV-6A型,且血浆/外周血HHV-6 DNA定量检测显示高拷贝状态,不受抗病毒治疗影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无关。经mNGS检测家族成员指甲标本,确认3例患者均为iciHHV-6A,其中1例为父系遗传,2例为母系遗传。结论 iciHHV-6A会出现HHV-6持续强阳性,mNGS分析可帮助鉴别HHV-6A和HHV-6B分型以及鉴定是否为iciHHV-6A。
2024年05期 v.14 482-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