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参加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2014年04期 v.4 24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专家论坛

  • 柯萨奇病毒B组3型疫苗研究进展

    姚昕;卞莲莲;毛群颖;梁争论;

    <正>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 virus B3,CVB3)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通常感染后会使人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但也可导致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免疫缺陷的成人出现严重的心脏、胰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计数据发现,CVB(1~6

    2014年04期 v.4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论著

  • 江苏省2012年柯萨奇病毒B组3型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卞莲莲;姚昕;毛群颖;王一平;叶强;朱凤才;梁争论;

    目的探讨2012年江苏省手足口病(HFMD)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得到的3株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特点。方法采集江苏省东海县和邳州市2012年HFMD患儿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样本16份,经Vero细胞分离培养得到3株CVB3病毒,利用RT-PCR扩增CVB3全长基因。利用DNAStar软件包的MegAlign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CVB3的毒力位点进行比较。结果扩增得到覆盖CVB3全基因组的3个片段,拼接后为CVB3全基因组,分别命名为DH09Y/JS/2012、DH16G/JS/2012和PZ23Y/JS/2012。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3株分离株之间同源性为87.6%~98.9%,与原型株(Nancy)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5%、80.4%和81.2%。3个毒株均属于D2亚型。邳州市分离株和东海县2株毒株VP1区的同源性为91.8%~92.3%,分属于D2a和D2b两个不同分支。3株分离株除5′UTR的GUAA/GCAA模序和VP2的151位氨基酸外,其余毒力位点与近年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重症CVB3流行株一致。结论引起2012年江苏省HFMD的CVB3为D2亚型,不同地区流行D2a和D2b两个分支,此次分离株主要毒力位点与近年来CVB3流行株一致。

    2014年04期 v.4 25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 新疆某医院2012-201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基因型哨点监测

    李倩倩;郑灵玲;杨学磊;彭怡;马萍;郭熙英;

    目的哨点监测2012-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基因型情况,为轮状病毒(RV)疫苗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5岁以下感染儿科和新生儿科住院腹泻和非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03份,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对阳性样本提取RV核酸,应用多重RT-PCR进行G型(VP7)和P型(VP4)基因分型。结果监测期间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33.5%(68/203),95.6%的RV阳性患儿≤24月龄,是RV感染的主要对象。对68份R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感染儿科婴幼儿在2012年G型以G9(38.1%)为主要流行株,其次是G3(19.0%)、G2(14.3%)和G1(9.5%),混合感染达19.0%,1例未能分型;P型以P[8](71.4%)为主,其次是P[4](14.3%),混合感染占9.5%,1例未能分型;在2013年G型以G3(34.4%)为主,其次是G9(21.9%),G1和G2各占3.1%,混合感染型达31.3%,未能分型2例;P型同样以P[8](78.1%)为主,P[4]和P[6]各占3.1%,混合感染占15.6%。新生儿科新生儿以G9为主导(83.3%,10/12),1例为混合感染,1例未能分型;婴儿3例,2例G9,1例为G9+G3混合感染。新生儿P型以P[6]型为主(9/12),另有P[8]型2例,1例混合感染P[6+8];3例婴儿均为P[6+8]型混合感染。G/P组合基因型,感染儿科婴幼儿2012年主要以G9P[8]为主,其次为G3P[8],而2013年变为以G3P[8]为主,其次为G9P[8];新生儿科新生儿主要流行G9P[6],婴儿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RV仍然是本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12-2013年婴幼儿RV G9P[8]型和G3P[8]型交替占主导流行。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型为主要优势株。婴儿与新生儿间RV毒株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关注。

    2014年04期 v.4 26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基于定型肠道病毒VP1基因的不同巢式或半巢式PCR评价

    朱艳菊;潘玥;陈俊英;刘建生;马绍辉;

    目的评价三组基于肠道病毒定型的VP1基因的不同巢式或半巢式PCR方法,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分子检测方法用于直接检测临床样品。方法从文献中选出目前常用三组引物,外加一对针对B群肠道病毒改良引物。对代表A群肠道病毒的CVA16毒株和代表B群肠道病毒的CVB5和ECHO20三个毒株分别进行连续10倍稀释至10-7,对稀释度为10-3~10-7的病毒株进行巢式或半巢式PCR。对20份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粪便样品和16份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样品进行巢式或半巢式PCR。结果所选三组引物均能检测2.50CCID50/ml CA16病毒;在CVB5和ECHO20检测中,Leitch等设计的引物灵敏度最高,即能够检测含1.12CCID50/ml和1.00CCID50/ml的病毒。在粪便临床样品检测中,Iturriza-Gómara等设计的引物阳性率最高,其中A群肠道病毒检测率为55.0%(11/20),B群为10.0%(2/20);而Leitch等设计的引物检测率则为A群为15.0%(3/20),B群为45.0%(9/20),其次为Nix等设计的引物检测率为45.0%(其中A群为30.0%,B群为15.0%),改良的引物为20.0%(4/20)。但脑脊液样品仅有Leitch等设计引物检出,而检出率仅为6.25%(1/16)。结论 Iturriza-Gómara等设计的A群肠道病毒的引物和Leitch等设计的B群的引物组合检测临床样品最佳。

    2014年04期 v.4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 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输入性麻疹病毒D8基因型流行分析

    张晶波;吉彦莉;崔京辉;陈维新;李爱华;陈萌;

    目的通过开展疑似麻疹病例的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的监测。方法采集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疑似麻疹病例41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共47份,采用荧光PCR方法对麻疹疑似病例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鉴定,RT-PCR扩增核酸阳性标本N基因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测序。以N基因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亲缘性分析,利用MEGA 4软件进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结果经过序列分析比对,47份标本中获得的21份序列中有5份为D8基因型,其他均为H1基因型。所获得的5株麻疹D8基因型毒株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WHO)D8基因型代表株MVi/Manchester.UNK/30.94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和98.7%。结论 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病例出现了输入性麻疹病毒D8基因型的流行。

    2014年04期 v.4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双阴性T细胞与HIV-1疾病进程相关

    陆小凡;焦艳梅;计云霞;王蕊;李威;吴昊;

    目的探讨双阴性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s,DNT)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疾病进程相关性。方法 HIV-1感染者(150例)源于北京佑安医院男男性接触者(MSM)高危人群筛查队列。留取患者第一次血清抗体阳转随访点及1、2、4、8、12、24、36、48、60、72、96、108周随访点血液标本。分别用CD3-APC、CD4-FITC和CD8-PE抗体进行细胞表面染色,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DN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利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NT细胞的动力学变化与CD4+T细胞的动力学变化一致。DNT细胞数量与CD4+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且CD4+T细胞数量较高患者其DNT细胞数量也相应较高。DNT细胞数量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病毒载量较低患者其DNT细胞数量较高。结论DNT细胞的数量与HIV-1疾病进程相关。

    2014年04期 v.4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 2012年石家庄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偏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韩光跃;李岩;刘艳芳;刘兰芬;李琦;魏亚梅;齐顺祥;

    目的通过分析石家庄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情况、临床特点和基因特征,掌握石家庄地区hMPV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2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和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两所医院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297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包括hMPV在内的15种呼吸道病毒核酸。hMPV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M基因片段,并进行核酸测序。用Mega 6软件比对序列和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从29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30份,总阳性率为43.77%,其中hMPV阳性标本5份,核酸阳性率为1.68%。患者年龄为2个月~57岁。1例病例混合感染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3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2.0%~99.9%。基因进化分析显示石家庄Hebei2012-1为A2b基因型,Hebei2012-2和Hebei2012-3属于B1基因型。结论石家庄地区hMPV流行基因型别为A2b和B1型。

    2014年04期 v.4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新型HIV-1表型耐药系统临床检测应用研究

    徐萌;绳波;袁霖;陈德喜;

    目的应用新型HIV-1表型耐药系统对经过HAART治疗的40例临床患者样本进行表型耐药检测,通过比较表型和基因型耐药的结果,实现这一新型HIV-1表型耐药体系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方法、Gateway重组技术、体外细胞功能试验,得到表型耐药结果。结果成功构建含有患者基因的用于假病毒表型耐药的假病毒株40株,在总数达54个表型耐药性检测中,与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一致性达75.9%(41/54)。其中蛋白酶抑制剂(克力芝)试验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3TC)试验组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EFV)试验组的表型耐药性检测,与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一致性高达100.0%;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AZT)试验组共6个表型耐药性检测,与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一致性为66.7%(4/6);2组多药试验共24个表型耐药性检测,与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一致性为54.2%(13/24)。其中显示出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AZT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表型检测结果大多低于其基因型耐药检测的耐药水平(68.75%,11/16)。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新型表型耐药系统对HIV耐药性进行检测,通过40例临床样本的检测,充分证明新型HIV-1表型耐药检测体系可以准确地反应样本耐药水平并对其进行定量。这一方法弥补了以往假病毒表型耐药检测方法中载体不能重组所有药物靶点的缺陷,证明该新型HIV-1表型耐药体系具有广阔的临床检测应用前景。

    2014年04期 v.4 285-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分布和PD-1表达特征研究

    高见;王喜红;沈弢;段昭君;黄向博;鲁凤民;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关联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初始T细胞(TN)、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的频数及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使用SAS 9.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Mann-Whitney U test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的TEMRA亚群在CD8+T细胞中的频数显著降低(P=0.012),总CD8+T细胞(P=0.018)及其TEM亚群(P=0.004)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相关性研究显示,CD8+TEM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40)。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PD-1阳性的CD8+TEM频数升高,且与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HBV复制的活跃性可能与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活化状态,特别是其TEM亚群上PD-1的高表达关联。

    2014年04期 v.4 29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的验证

    石大伟;段丹丽;周海卫;沈舒;张春涛;

    目的规范和提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质量,提出本行业标准并加以验证。方法使用市场上4家试剂盒对本标准的外观、阳性和阴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检测限、重复性和稳定性等项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除试剂盒D(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外观和重复性项目不符合外,其他试剂盒的验证结果均符合标准的规定。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试剂盒A(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重复性参考品R2和25℃下放置2d条件下出现较多不合格结果,其他产品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多数试剂盒的验证结果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说明本标准整体具有合理性。本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该类产品的质量,为将来核酸检测试剂盒加速稳定性条件的探索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4年04期 v.4 29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冯云;刘永华;尹正留;李萍;杨召兰;章域震;杨卫红;张海林;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3年8~11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5例(62.50%),缅甸输入性病例87例(37.50%)。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7.69/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53.45%,124/232)、姐告镇(16.81%,39/232)和勐卯镇(8.19%,19/232)。经序列测定,获得17株病毒的C/Pre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株为登革Ⅰ型病毒,12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瑞丽市在2013年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并存在登革Ⅰ型和Ⅱ型病毒共同流行,来自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次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该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2014年04期 v.4 306-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的表型特征及其临床关联性研究

    郭朋乐;范慧敏;张健珍;谢敏;陈铿;唐小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及19例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DSCs的比例,并动态检测该比例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后的变化特征,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MDSCs比例与血清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均数t检验,MDSCs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DSCs表型为HLADR-/lowCD11b+CD33+的细胞群其主要为CD14+的单核细胞型。其比例为(1.4±0.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3±0.06)%,(P<0.01);抗病毒治疗12周后其比例为(1.33±0.26)%、24周后其比例为(1.82±0.48)%。MDSCs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P=0.452)。横断面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DSCs水平与HBV DNA无相关性(r=-0.14,P=0.60),但与ALT(r=0.621,P=0.01)、AST(r=0.612,P=0.012)、TBIL(r=0.717,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2014年04期 v.4 3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综述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宿主相关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李正康;李杰;庄辉;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引起肝脏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3.5亿~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其中75%的感染者为亚洲人[1]。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但首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的人群HBV表面抗体(抗-HBs)达不到保护水平(抗-HBs<10mIU/ml)[2-3]。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

    2014年04期 v.4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埃博拉病毒的症状和体征

    <正>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严重、急性病毒性疾病,其特征往往是起病急,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化验结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则会升高。人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时就会具有传染性。一位实验室感染男性病例在发病

    2014年04期 v.4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埃博拉病毒病

    <正>埃博拉病毒病(EVD;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病死率高达90%。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据认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2014年04期 v.4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世卫组织:航空旅行传播埃博拉风险低

    <正>2014年8月14日日内瓦-世卫组织今天重申,埃博拉病毒病经航空旅行传播的风险仍然很低。世卫组织全球预警和应对部门主任伊莎贝尔·纳托尔博士(Dr.Isabelle Nuttall)指出:"与流感、结核病等感染不同,埃博拉不通过空气传播,这种病毒只通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传播。"飞机上碰巧有人是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可能性很小,而普通乘客、空乘人员直接接触患

    2014年04期 v.4 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4年 第4卷 总目次

    <正>~~

    2014年04期 v.4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中国病毒病杂志》稿约

    <正>《中国病毒病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全球健康》(GH)、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A)、中国知网(CNKI)收录。《中国病毒病杂志》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

    2014年04期 v.4 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