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华萍;耿进妹;张颖;狄飚;和鹏;陈纯;王鸣;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流行情况及EV71流行株VP1基因特征。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中部分EV71阳性粪便标本提取病毒基因组,采用RT-PCR方法扩增VP1区全长基因和序列测定,应用DNA Man和DNA 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分析,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1 837份标本中有1 172份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357份,占阳性标本的30.46%。7份EV71阳性重症病例与8份EV71阳性普通病例标本EV71VP1全长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15份标本VP1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6.3%~100.0%,重症与普通病例来源的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系统发生树上,均与C4a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C4a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4.1%~95.3%,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0%。结论广州市2011年流行的EV71病毒为C4a亚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之间的VP1基因未发现明显的核苷酸变异。
2013年02期 v.3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陈纯;肖新才;丁鹏;和鹏;谢华萍;张颖;郝元涛;王鸣;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影响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1年5~11月对广州市幼儿家庭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抽取自广州市代表城市中心区(越秀区)、城乡结合部(白云区)与农村(增城市)幼托儿童及其家庭,以及2011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家庭。共调查家庭195户,其中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家庭34户,非聚集性感染家庭161户。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饭前洗手(OR=0.080,P<0.05)、儿童使用勺子进食(ORj=0.157,P<0.05)、儿童大便自理(OR=0.199,P<0.05)、认知饭前便后洗手(OR=0.149,P<0.05)是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的保护因素,而家庭中14岁以下儿童数>2人是危险因素(OR=18.244,P<0.001)。结论家庭成员良好的卫生意识及对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防控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关键。
2013年02期 v.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黄文博;伍时冠;刘文宽;周荣;杨子峰;
目的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中分离人偏肺病毒(hMPV),同时利用分离株比较3种病毒培养方法,探索适合于临床病毒实验室分离培养hMPV的方法。方法接种55份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法检测为hMPV阳性的鼻咽拭子标本至Vero-E6细胞,连续盲传培养3代。每天观察细胞病变,结合real time-PCR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病毒的核酸复制和蛋白抗原,对分离株的G和F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real time-PCR比较转鼓培养法、离心培养法和静置培养法3种方法hMPV的复制效率。结果从55份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出3株hMPV病毒(GZ/1/12、GZ/2/12、GZ/3/12),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3株临床分离株属于B型。hMPV病毒复制效率比较:转鼓培养法与离心培养法对hMPV复制效率相当,二者皆优于静置培养法。而离心培养法的操作更简便,更适用临床病毒实验室。结论成功分离鉴定出3株hMPV临床株,离心培养法更适合临床病毒实验室分离培养hMPV。
2013年02期 v.3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 贺凤兰;刘强;卫飞;刘媛媛;熊海蓉;周显凤;杨占秋;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物、大黄素体外对轮状病毒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轮状病毒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轮状病毒R709株感染恒河猴肾细胞(MA-104),通过光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结合噻唑蓝(MTT)比色法,采用治疗指数(TI)作为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的评价指标。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从药物对病毒入侵细胞的阻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及增殖抑制作用3种方式分别检测大黄提取物、大黄素体外对轮状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在轮状病毒感染细胞不同阶段加入大黄提取物后,病毒诱导的CPE程度明显减轻,且有量-效关系。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大黄提取物对轮状病毒入侵细胞的阻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及对病毒增殖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101.08±1.57)mg/L、(111.27±4.94)mg/L、(46.88±3.50)mg/L;三种作用方式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3.13±0.13)、(3.45±0.06)、(7.45±0.56)。大黄素混合液对轮状病毒三种作用方式的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35.94±6.80)mg/L、(12.25±0.93)mg/L、(13.65±1.08)mg/L;TI分别为:(0.37±0.07)、(1.07±0.08)、(0.95±0.08)。结论大黄提取物在体外具有较好抗轮状病毒作用,大黄素对轮状病毒的作用不明显。
2013年02期 v.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周春保;徐向升;徐若男;袁今虹;金磊;张政;王福生;
目的探讨自制改进溶血素与BD LysingTMSolution对健康人(HC)、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形态、比例变化和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用两组溶血素(自制改进溶血素和BD LysingTMSolution)处理10例HC、20例CHB和20例ACLF患者的抗凝外周血,观察两种溶血素对红细胞裂解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并观察溶血素对其影响。结果改进溶血素和BD LysingTMSolution均能彻底裂解红细胞,两种溶血素处理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分群清晰;在HC和CHB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CLF患者,改进溶血素和BD LysingTMSolution溶血后获得的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进溶血素溶血后获得的单核细胞比例却显著高于BD LysingTMSolution溶血后所获得的比例(P<0.05)。结论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时,改进溶血素和BD LysingTMSolution效果相同;但在ACLF患者进行单核细胞研究时,改进溶血素明显优于BD LysingTMSolution,且可明显降低研究成本。
2013年02期 v.3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 梁君;陶钧;张辉;赵晶;裴丽健;蒋岩;肖瑶;
目的获得FACSCount计数仪测量的我国部分省市和民族健康青少年及成年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参考值范围。方法从吉林、河南驻马店、山西、贵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德宏州6省市当地体检中心常规体检个体(常规体检血液)中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样本1 276份,使用FACSCount计数仪检测EDTA抗凝全血样本中CD3+、CD4+、CD8+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并计算CD4+/CD8+绝对数比值。正常参考值范围用中位数和各参数值分布曲线95%的曲线下面积表示。结果 CD3+、CD4+、CD8+淋巴细胞的绝对数中位数分别为1 472、768、564个/μl,CD4+/CD8+绝对数比值中位数为1.42。年龄、民族为其影响因素,CD3+、CD8+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年龄呈负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17;CD4+/CD8+绝对数比值与年龄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19,P<0.01。各参数值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淋巴细胞绝对数汉族为4个民族中最低;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彝族最高,CD4+/CD8+绝对数比值傣族为4个民族中最高。结论在本研究中,各参数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民族为其影响因素。
2013年02期 v.3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张国强;赵俊仕;彭瑾瑜;黄竹林;欧新华;贺健梅;郑军;陈曦;张旻;尚红;
目的了解长沙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沙市MSM人群经常活动的浴池、KTV娱乐场所、酒吧、会所等场所中,依据知情同意原则,收集目标人群EDTA-K2抗凝全血和非抗凝全血样本各10ml,分别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和HIV核酸PCR检测,同时填写完成1份有关人口信息的简单问卷。结果 800名调查对象以学生、青壮年和高学历人群为主。实验室检出64人(8.00%)HIV-1抗体阳性,86人(10.75%)梅毒抗体阳性。5人(0.68%)HIV Pooled RNA PCR试验阳性,处于急性期HIV感染。结论长沙市MSM人群HIV、梅毒较高感染现状应该引起重视,加大对此类人群行为干预和监测检测势在必行。
2013年02期 v.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田炳均;丁峥嵘;车望军;汤晶晶;张杰;文卫华;赵智娴;
目的对云南省1997-2010年分离的新型肠道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定型并对EV75、EV96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对云南省1997-2010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AFP)及2007-2010年健康人群中分离的"不能定型的肠道病毒(untypable enteroviruses)"进行RT-PCR和VP1区测序定型。结果共检测到7种新型肠道病毒,计25株。其中,A组病毒1个血清型(EV76,2株),B组病毒5个血清型(EV73,3株;EV75,3株;EV80,2株;EV81,1株;EV83,3株),C组病毒1个血清型(EV96,11株)。7种新型肠道病毒中,EV96分离年份最广:在AFP病例中于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4年分离到,在健康人群中于2010年分离到。结论新型肠道病毒在云南省分布广泛,尤其以EV96型分离数最多,分离年份最广。EV75、EV96具有基因多样性特点,但新型肠道病毒与疾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3年02期 v.3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李航;李文静;林元龙;黄超群;王滨有;王福祥;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人群中部分感染者HIV-1 Vpu基因亚型和变异特征。方法采集哈尔滨市50例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基因组DNA,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HIV-1 Vpu基因进行扩增,并使用产物直接测序。应用Sequencher 4.9进行序列清理,Bioedit和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50例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本中最终有41例(82.0%)成功扩增并完成测序分型。系统进化树显示该41例中34例感染者体内HIV的Vpu基因区与云南瑞丽株RL42(泰国B亚型)聚集在一起,属于B′亚型,7例属于欧美B亚型。各病毒株Vpu区组内离散率为(9.5±1.1)%,与国际标准毒株(HXB2)线性分析可发现某些区域的氨基酸变异,变异主要集中在10~47、70~104、115~147、174~205四个区域。结论哈尔滨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人群中存在属B′亚型和欧美B亚型病毒流行株,其中属B′亚型的流行株最有可能起源于云南吸毒人群流行株。Vpu在组内有一定的保守性,其结构性区域和基序可能为日后抑制HIV-1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提供理论指导。
2013年02期 v.3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丰达星;路明霞;刘倩;徐瑾;张珍英;
目的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和型别,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SLAM)从麻疹疑似病例标本中分离麻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距离研究;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分析氨基酸序列变异情况。结果对2010-2011年分离的49株麻疹病毒进行测序后显示均为H1a基因型,有较高的同源性,大部分序列出现4个核苷酸变异,出现位置在139(G→A)、244(A→G)、298(C→A)、365(G→A)位;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H1a基因型比较发现,编码氨基酸422(G→S)、457(S→G)、475(L→I)、497(R→K)位点的变异。结论河南省2010-2011年麻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H1a基因型,但存在一定的进化距离,部分分离株氨基酸序列发生突变,呈现多个传播链的流行。
2013年02期 v.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 陈素梅;邓勇;
目的研究成人及幼儿麻疹患者肝功能和淋巴细胞变化特点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2例成人及26例幼儿麻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并与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成人麻疹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为71.9%(23/32),幼儿麻疹组患者未出现ALT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人麻疹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LT水平以及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15(12~644)IU/L、74(18~395)IU/L、(60.31±13.17)%、(40.08±10.62)%、(48.79±10.20)%及(19.30±9.60)%。幼儿组分别为:25(14~37)IU/L、50(34~68)IU/L、(64.73±12.58)%、(30.14±12.45)%、(30.45±9.11)%及(20.72±11.39)%。两组麻疹组与对照组比较,成人组ALT及AST均明显高于幼儿组,CD4+T细胞比例下降、CD8+T细胞比例升高,成人麻疹组CD19+B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患者T、B淋巴系统均受到麻疹病毒损伤,然成人与幼儿免疫系统发育程度不同,致损害程度略有差异,表现为成人麻疹患者肝功能损害大于幼儿组,而幼儿麻疹组感染病程延长、并发症多,病情重、病死增高,故加强上述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
2013年02期 v.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