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指南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危害更为严重,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流感暴发疫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2年版指南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新版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罹患1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5)孕妇;(6) 6~59月龄儿童;(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在接种剂次方面,建议:对于流感病毒灭活疫苗,6月龄~8岁儿童,如既往未接种过流感疫苗,首次接种时,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则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无论是否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此外,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时接种的建议,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建议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1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 d。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自愿选择接种任何1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预防免疫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2024年01期 v.14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 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正>第一条为提高传染病疫情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传染病疫情风险,规范和指导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制定本办法。

    2024年01期 v.1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正>为加强和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研制进展,制定本规范。

    2024年01期 v.1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动态

  • 重点人群猴痘防治宣传核心信息

    <正>1.自2022年至2023年6月底,全球报告猴痘病例超过8万例,其中死亡147例。猴痘病例中84%为男男性行为者。同期,我国内地报告猴痘病例超100例,均为密切接触传播,绝大多数报告有男男性行为史。2.所有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如触摸、亲吻、性行为等)会感染猴痘,接触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被褥、贴身衣物)也有可能感染。3.从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潜伏期)一般为5~21 d,多为6~13 d。4.发病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痛和淋巴结肿大等。通常在热退后会出现皮疹和黏膜疹,可见于口腔、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区域,伴有发痒和较严重的疼痛。5.病情严重的猴痘病例可见肛周脓肿、剧烈疼痛和排便困难,较深的皮疹会留下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眼部皮疹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者可能会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2024年01期 v.1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正>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制定本指引。一、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1.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 m,下同)时。2.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3.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4.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2024年01期 v.1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 2023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3年10月(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35 171例,死亡2 501人。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例,均为霍乱,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共报告发病305 852例,死亡2 499人,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52 695例,报告死亡257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9 329例,报告死亡354人)、梅毒(报告发病56 981例,报告死亡3人)、淋病(报告发病10 328例,报告死亡0人)及登革热(报告发病5 388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1%。

    2024年01期 v.14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2023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3年11月(11月1日0时至11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 352 301例,死亡2 626人。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例,为鼠疫,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共报告发病309 231例,死亡2 625人,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56 977例,报告死亡327人)、梅毒(报告发病37 719例,报告死亡1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7 432例,报告死亡320人)、淋病(报告发病10 065例,报告死亡0人)及百日咳(报告发病6 410例,报告死亡2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3%。

    2024年01期 v.14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2023年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3年12月(12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 523 173例,死亡2 938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共报告发病284 688例,死亡2 932人,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43 778例,报告死亡428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2 826例,报告死亡416人)、梅毒(报告发病50 823例,报告死亡1人)、淋病(报告发病9 414例,报告死亡0人)及百日咳(报告发病9 126例,报告死亡1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4%。

    2024年01期 v.14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全国传染病应急临床试验工作方案

    <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升传染病应急科研攻关工作的协同性,更好统筹药物、疫苗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以及研究者发起的干预性临床研究(以下统称临床试验)资源,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临床试验整体效能,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坚持协调联动、优化服务,补短板、建机制、强能力,统筹推进传染病应急临床试验,为做好传染病防控、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更好科技支撑。(二)总体目标平时状态下,建设临床试验网络,整合完善临床试验信息,建立各类临床试验资源库,加大临床试验支持力度,以重大传染病为抓手加强临床试验统筹和实战演练,提升临床试验能力,做好应急准备。应急状态下(启动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时,下同),多方协同、统筹资源,协调推动临床试验有序高效开展。

    2024年01期 v.14 81+8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专栏 论著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18―2019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 B和CRF01_AE以及C亚型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段星;王雪琪;王继宝;王译葵;杨锦;周素娟;杨涛;曹艳芬;杨跃诚;唐仁海;叶润华;丁盈盈;何纳;段松;

    目的 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8―201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B、CRF01_AE、C亚型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实现艾滋病精准防控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8―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分析新报告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选择HIV感染者外周血样本中血浆量≥200μl的样本进行HIV pol基因扩增、测序、拼接、比对和分型,运用Mega 7.0、Gephi 0.10.1软件用于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2018―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中,中国籍HIV感染者300例(占33.3%),缅甸籍HIV感染者600例(占66.7%),他们在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感染途径、基因亚型、报告地、接触史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籍HIV感染者通过注射毒品方式感染HIV的是中国籍HIV感染者的6.855(OR:6.855,95%CI:4.075~11.531)倍。此外,HIV B、CRF01_AE、C亚型的分子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在B亚型的分子传播网络中出现了一个独立于主要传播簇(大簇)的HIV活跃传播簇,且此簇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该簇中8例HIV感染者均为35岁以下缅甸籍男性,集中在陇川、盈江两县,并且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具有同质性。结论 德宏州境内HIV-1感染者中B亚型缅甸籍感染者形成了独立的活跃传播簇,有明显地域和人群聚集特征,并呈不断扩大趋势。应密切关注德宏州陇川、盈江两县HIV活跃传播网络中的感染者,做到精准防控,降低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2024年01期 v.1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 绵阳市47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分析

    王毅;樊静;何静;舒亚;杨红;李川;罗成瑞;

    目的 了解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男男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7—2022年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MSM HIV检测中发现的新确证及实施结果告知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首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人口学、性行为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Q25,Q75)描述。结果 2007—2022年共收集绵阳市471例MSM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资料,年龄为26 (21,36)岁,40.8%(192/471)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70.1%(330/471)为未婚、 21.9%(103/471)为工人/农民、 66.9%(315/471)为本市户籍。性角色被插入方占37.3%(160/429),插入方占13.3%(57/429),均可占49.4%(212/429)。85.6%(398/465)有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数量、维持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3)人和7(3,15)个月。86.9%(397/457)有偶遇性伴,偶遇性伴数量中位数为5(2,10)人。有固定性伴的MSM中,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11.7%(46/394)。有偶遇性伴的MSM中,24.4%(97/397)每次使用安全套,自认安全是MSM固定性伴和偶遇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有7.9%(33/416)的MSM有同性商业性伴,有48.2%(209/434)的MSM有异性性伴;43.3%(13/30)的MSM同性商业性伴和12.3%(22/179)的MSM异性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98.3%(463/471)的MSM口交从不使用安全套,口交HIV感染率为5.5%(26/471)。15.5%(73/471)的MSM的固定性伴为HIV阳性。结论 绵阳市MSM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年龄较小,以中高文化和未婚的本地人员为主,多性伴、无保护肛交等多种风险性行为共存。不使用安全套口交具有切实的感染风险,要有针对性地强化MSM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024年01期 v.1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高洁;高翔;周景林;李震;温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年新报告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对通州区2021—2022年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经免疫印迹法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新发感染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2021―2022年通州区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人口学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免疫印迹带型与化学发光COI(cut off index)值在预测HIV-1新发感染中的价值。结果 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308例,新发感染127例,新发感染比例为41.23%。308例通州区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30岁(新发感染比例为50.89%)、未婚/离异/丧偶(新发感染比例为44.58%)、大专及以上(新发感染比例为46.20%)、无性病史者(新发感染比例为44.75%)的新发感染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14、5.563、6.057、3.865,P均<0.05)。不同性别、传播途径、户籍新报告HIV-1病例新发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带型中,p31条带缺失[记作p31(-)](OR=4.361,95%CI:1.529~12.439)、gp41条带缺失[记作gp41(-)](OR=14.542,95%CI:4.285~49.359)易被判定为新发感染,化学发光检测COI值<150的样本被判定为新发感染的可能性是COI值≥150样本的4.072倍。结论 2021―2022年通州区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新发感染比例均处于高位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预措施对区域性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免疫印迹带型p31(-)、gp41(-),化学发光检测COI值<150在预测HIV-1新发感染中有指示作用。

    2024年01期 v.1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论著

  • 云南省昆明地区2021年柯萨奇病毒A10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李桂满;刘艳艳;李文龙;简千棋;马丽波;刘如锦;杨瑶;朱心;侯敏;田炳均;

    目的 对云南省昆明地区2021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粪便样本中提取的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VP1区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从2021年昆明地区各县市区送检的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中直接提取病毒RNA,先用肠道病毒EV U/EV-A71/CVA16三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和CVA6/CVA10病毒双通道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检出的CVA10病毒再用486/488和487/489引物分两段扩增CVA10 VP1区全序并测序,用Sequencher 4.8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和编辑,得到CVA10 VP1区全序列。将测得的序列与文献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5.2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21年从852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到331株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总阳性检出率为38.85%(331/852),其中,23株(6.95%,23/331)为CVA10。VP1区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3株CVA10病毒株均为基因型E,是昆明地区特有的基因型,为国内首次报道。CVA10病毒VP1区共有894个碱基,编码298个氨基酸。与原型株Kowalik进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98个氨基酸位点中,昆明株分别有30~32个位点发生变化。结论 云南省昆明地区2021年手足口病病原中的CVA10毒株均为基因型E,是中国新发现的基因型,应进一步加强对CVA10的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024年01期 v.1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2016—2021年云南省手足口病CVA9型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分子进化特征分析

    姜黎黎;乔恩发;杨溪;寸建萍;周晓芳;曹亿会;

    目的 探讨2016—2021年云南省手足口病CVA9型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分子进化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16—2021年各州市采集的手足口病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分型分析,通过细胞培养,富集病毒后进行VP1区基因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用Mega 5.2软件邻位相接法和Kimura 2参数法构建CVA9的基因进化树。结果 云南省共分离到6株CVA9病毒株;CVA9毒株分布在4个州市,阳性病例均表现为轻症,年龄分布在7岁及以下年龄段,发病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2月份。其中VP1区基因在11、12、18、84、132等位点氨基酸变化活跃。CVA9的10个基因组(A~J)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均大于15%,云南省分离的6株CVA9毒株分布在B基因组的G亚型。各CVA9株之间核苷酸、氨基酸差异率分别为15.75%~24.72%、1.39%~2.16%。云南省分离的6株CVA9毒株和国内云南、山东、浙江参考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2016—2021年引起手足口病的CVA9病毒散在流行,与国内部分省市引起手足口病的毒株共进化、共循环。

    2024年01期 v.14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云南省1株分离自手足口病病例的新型肠道病毒EV-A89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寸建萍;田炳均;姜黎黎;周晓芳;曹亿会;杨溪;李楠;伏晓庆;李桂满;

    目的 对云南省1株从手足口病病例中分离得到的新型肠道病毒EV-A89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22年1―12月云南省手足口病实验室监测网络收集的1 448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经处理的便悬液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和人喉表皮样癌(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 Hep-2)细胞,在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阳性分离物进行VP4/VP2结合区序列和VP1区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Sanger法)。用Sequencher5.4. 5软件对测序图谱进行拼接和编辑,分别得到病毒VP4/VP2结合区序列和VP1区序列。对病毒株VP4/VP2结合区序列和VP1区序列进行序列鉴定,得到1株EV-A89(标本编号:B36)。用Mega 5.2软件的邻位相接法(neighbor jorning method)和Kimura 2参数法(Kimura 2 parameter)构建B36株病毒的基因进化树。结果 1 448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得到126株病毒。对病毒株VP4/VP2结合区和VP1区序列鉴定,得到1株EV-A89。VP4/VP2结合区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病毒最接近分离自新疆的1株EV-A89病毒(KSYPH-TRMH22F-XJ-CHN-2011, KT277550,以下简称KSYPH-TRMH22F),二者的核苷酸(nucleotide,nt)相似性为100.00%,氨基酸(amino acid,aa)同源性为100.00%;该病毒与EV-A89原型株BAN00-10359-BAN-2000 (基因库编号:AY697459)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3.82%,氨基酸同源性为99.38%;在VP1区,该病毒也最接近分离自新疆的EV-A89病毒KSYPH-TRMH22F;该病毒与KSYPHTRMH22F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66%,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该病毒与EV-A89原型株BAN00-10359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9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结论 在云南省2022年手足口病病例中检测到1株EV-A89病毒,该病毒为肠道病毒A组的一种新型病毒。

    2024年01期 v.1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云南省2022年手足口病病例中2株埃可病毒11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罗春蕊;徐敏;姜黎黎;寸建萍;杨溪;周晓芳;曹亿会;伏晓庆;田炳均;罗定富;

    目的 对云南省2022年从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11)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它们的VP1区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22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实验室监测网络收集到的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标本先进行VP4/VP2结合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基因测序定型,再对VP4/VP2结合区初步定型的标本进行VP1区RT-PCR和测序,用MEGA 7.0软件构建病毒VP1区基因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2022年从云南省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中检测到2株E11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病毒最接近3株在欧洲葡萄膜炎(uveitis)病例中分离的病毒。本研究分离的2株病毒与欧洲3株病毒之间核苷酸相似性(nucleotide,nt)和氨基酸(amino acid,aa)同源性分别为84.37%(差异率15.63%)和95.21%(差异率4.79%)。云南2株和E11原始株(Silva)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0.03%(差异率为1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3.50%(差异率6.50%),与原型株(Gregory)的核苷酸相似性为76.95%(差异率23.05%),氨基酸同源性为88.02%(差异率11.98%)。本次云南分离的2株E11为D5亚型。结论 2022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到的2株E11为D5亚型,是目前云南和整个中国最为流行的基因亚型。应进一步加强对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es,NPEVs)和非EV-A71、非CVA16等手足口病中“其他肠道病毒”(other enteroviruses)尤其是E11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2024年01期 v.14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甲醛灭活工艺对By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及其抗原稳定性的影响

    郭习勤;魏蕾;张伟;安文珏;潘若文;崔艳霞;

    目的 评价终浓度为100μg/ml甲醛、2~8℃、10 d灭活工艺对2022年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By(B/Phuket/3073/2013/BVR-1B)病毒毒株灭活的适用性。方法 病毒收获液(鸡胚病毒培养产物)经过澄清过滤,控制蛋白浓度<800μg/ml,温度2~8℃,添加甲醛溶液至终浓度100μg/ml,对病毒收获液进行灭活。在灭活第0、1、2、3、4、5、10天取样,采用鸡胚半数感染剂量(median infective dose,EID50)法检测病毒滴度,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lgEID50/ml;采用直接血凝法检测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对灭活10 d的样品进行病毒灭活验证试验;灭活10 d后的病毒液经超滤、离心、层析等工艺提纯,取样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完整性。结果 病毒收获液灭活第0、1、2、3、4、5、10天的病毒滴度分别为(8.5±0.4)、(4.2±0.5)、(1.3±0.4)、0、0、0、0 lgEID50/ml,血凝滴度结果均在1∶256~1∶512;病毒灭活验证试验显示,经过10 d的灭活,病毒均已全部灭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所得的病毒均为完整病毒颗粒。结论 终浓度100μg/ml甲醛、 2~8℃灭活10 d的灭活工艺可用于By (B/Phuket/3073/2013/BVR-1B)流感病毒的灭活处理。

    2024年01期 v.14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 2022年昆明市407例手足口病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李丽;张倩;马绍辉;张磊;

    目的 了解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构成,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6―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407份粪便样品,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利用通用肠道病毒引物扩增其VP1区基因并测序,采用SPSS 11.5,肠道病毒定型和Mega 6.0等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407份粪便样品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74.69%(304/407),有13种肠道病毒被检测到,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所占比例最高,达42.43%(129/304),其次是CVA16 (35.53%, 108/304)、 CVA5 (11.84%, 36/304)、 CVA12 (2.30%, 7/304)、 CVA2(1.97%,6/304)、CVA10(1.31%,4/304),CVA4、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和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11)均各占0.99%(3/304),CVB2占0.66%(2/304),CVA8、E3和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均各占0.33%(1/304)。其中CVA6和CVA16分别属于B1a和D3a基因型。结论 2022年昆明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由13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CVA6和CVA16为优势病原体并属于中国流行株。

    2024年01期 v.14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2019―2022年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慕欣;吴安忠;贺金;李亚情;曾怡;杨雅愉;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制定科学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2019—202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接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露就诊人群特征、暴露分级、伤人动物、伤口处置、疫苗接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2年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就诊人数为24 116例,7―8月份为就诊高峰期。暴露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1.18,14岁以上年龄者居多,其他职业(非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人群占比最高,为65.43%(15 780/24 116)。伤人动物主要为猫致伤,暴露程度Ⅲ级比例最高,占总暴露数的54.46%(13 134/24 116)。暴露就诊人群中暴露伤口自行处理者占90.57%(21 841/24 116);去医院处理占9.41%(2 270/24 116);未处理的占0.02%(5/24116)。就诊人群中暴露至接种时间在24h内的占85.80%(20692/24116);在1~3d占10.50%(2 531/24 116);在3 d以上占3.70%(893/24 116)。暴露就诊人群均全部接种狂犬病疫苗,但联合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人数为2 098例,占应注射人数的15.97%(2 098/13 134)。结论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接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以14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主要为猫致伤,具有伤口处理和暴露接种意识的人群占比高。应强化狂犬病健康教育,提升规范化狂犬病门诊建设质量,制定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暴露前后处置策略,从而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2024年01期 v.1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深圳市126例男男同性性行为者8种疱疹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叶薇;胡鹏威;昌华平;杨梓杰;徐仲良;严燚;袁建辉;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八种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HHV)携带率,分析深圳市MSM人群HH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收集2021年4月―12月在深圳市咨询检测的男性口腔拭子及调查问卷,分为MSM组及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对8种HHV DNA进行检测,用Epidata双份录入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其性行为情况和HIV、梅毒、疱疹病毒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HIV、疱疹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250人,其中MSM组126人,对照组124人。MSM组HHV人群中,HSV-1携带率为9.52%(12/126)、HSV-2携带率为2.38%(3/126)、VZV携带率为0、EBV携带率为37.30%(47/126)、HCMV携带率为0.79%(1/126)、HHV-6携带率为19.05%(24/126)、HHV-7携带率为94.44%(119/126)、HHV-8携带率为0.79%(1/126);对照组人群HSV-1携带率为2.42%(3/124)、HSV-2携带率为4.03%(5/124)、VZV携带率为0、EB病毒携带率为20.16%(25/124)、HCMV携带率为0、HHV-6携带率为14.52%(18/124)、HHV-7携带率为95.57%(119/124)、HHV-8携带率为0。MSM组的HSV-1、EB病毒携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5.593、8.954;P均<0.05);灌肠行为(a OR=6.549,95%CI:1.773~24.184)是HSV-1感染的危险因素,吸烟(a OR=3.277,95%CI:1.219~8.807)是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其他HH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减少灌肠行为有助于减少HSV-1感染的发生,减少吸烟有助于减少EBV感染的发生。由于MSM人群具有较高的HIV感染风险,会引发较重的HHV疾病负担,虽然MSM组与对照组的6种HHV感染谱总体相近,但有必要加强MSM人群HHV感染的监测和干预。

    2024年01期 v.1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 兰州市居民丙肝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分析

    陈继军;张宇琦;宋萍;冯爱娟;李明;王艳艳;高文龙;

    目的 了解兰州市居民丙肝知识知晓率和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兰州市的丙肝防治工作提供防治建议。方法 2021年8月份在兰州市近郊四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中选择城关区的社区居民代表城市居民,在远郊三县一区(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和红古区)中选择榆中县的自然村村民代表农村居民;分别在城关区和榆中县所有的社区(村)按照容量比例抽样原则各选取4个社区(村),每个社区(村)内随机抽取100人开展问卷调查,为保证有效问卷样本量,调查时每个社区同户及相邻人员多调查10人,即每个社区调查110人,人数达到即停止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居民丙肝知晓率和丙肝抗体检测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880人,收回有效问卷874份,兰州市居民丙肝知识知晓率为48.6%,丙肝抗体检测率为25.3%。农村居民的丙肝知晓率低于城市居民(OR=0.56,95%CI:0.41~0.75);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2.49,95%CI:1.41~4.41)和大专及以上(OR=4.67,95%CI:2.55~8.56)的居民知晓丙肝防治知识的可能性更高。另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2.12,95%CI:1.10~4.08)和知晓丙肝防治知识(OR=2.48,95%CI:1.77~3.48)的居民参与丙肝抗体检测可能性更高。结论 兰州市居民丙肝知晓率和丙肝检测率均偏低,应针对特定人群加强健康宣传,提高总体居民的健康意识。

    2024年01期 v.1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不同人群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展

    张海荣;随海田;黄丽芳;周勇;

    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肆虐,对人类生命、公共医疗保健系统和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全球人群中的广泛接种,证实了其对COVID-19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慢性病人群以及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新冠病毒易感和高危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犹豫的主要人群。在全球范围内特定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已有相关报道,本文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及其在特定人群中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展开综述,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14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