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珍;焦艳梅;崔莲仙;何维;吴昊;
目的研究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中γδT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n=36)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5-2012年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队列,健康对照者(n=17)来源于实验室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分离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后,采用流式细胞表面染色法检测外周静脉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型的比例和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38和HLA-DR)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内染色法(intracellularstaining,ICS)检测γδT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的分泌。结果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比较,接受HAART治疗患者外周血Vδ2+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18.33%±20.20%)vs(59.54%±30.87%),P<0.01],而Vδ1+γδ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38.35%±23.99%)vs(16.63%±17.69%),P<0.01]。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γδT细胞表面CD38和HLA-DR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然而,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接受HAART治疗患者分泌IFN-γ和分泌IL-17的γδT细胞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HAART治疗既不能增加Vδ2+γδT细胞的数量和γδ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也不能降低艾滋病患者γδT细胞的活化水平。
2013年04期 v.3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姜太一;焦艳梅;吴昊;张彤;
目的探讨急性HIV-1感染中病毒嗜性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在HIV感染最初一年中病毒嗜性的变化。方法 12例急性HIV-1感染者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男男性接触者(MSM)高危人群队列,其中7例病情进展较快(感染HIV 2年后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5例病情进展较慢(感染HIV 2年后CD4+T细胞计数仍>500个/μl)。留取患者第一次HIV阳性随访点和48周随访点血浆标本,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克隆HIV-1 env区的C2~V5区并测序。用Geno2pheno和PSSM软件预测共受体嗜性。结果成功克隆和测序的病毒株中,7例快速进展患者HIV感染后第一次随访时X4嗜性病毒株比例为87.0%(80/92),R5嗜性病毒株比例为13.0%(12/92);感染HIV 1年时X4嗜性病毒株占91.2%(93/102),R5嗜性病毒株占8.8%(9/102)。5例病情进展缓慢者,HIV感染后第一次随访时X4嗜性病毒株所占的比例为4.8%(3/62),R5嗜性病毒株所占的比例为95.2%(59/62);HIV感染1年时X4嗜性病毒株占5.2%(3/58),R5嗜性病毒株占94.8%(55/58)。结论 CXCR4嗜性毒株可能与HIV-1感染早期疾病进展有关,在感染第一年病毒嗜性无明显变化。
2013年04期 v.3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魏飞力;石英;李庆;柳雅立;陈杰;陈德喜;吴昊;
目的深入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CP)变异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癌组织标本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分别对北京佑安医院52例肝细胞癌患者,45例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LC)和25例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患者肝组织标本中HBV前C区和CP区进行克隆测序,对核心启动子变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G1613A、A1727C、A1762T、G1764A和1896A突变比例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更高(P<0.05)。肝细胞癌组中核心启动子不同调控区的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P<0.05)。结论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支持肝细胞癌组中核心启动子区突变的高流行率,特别是A1762T/G1764A双突变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发生的预测指标,其他突变位点对于病毒复制、转录以及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2013年04期 v.3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田炳均;丁峥嵘;张杰;赵智娴;汤晶晶;
目的对中国6个省不同时间分离的15株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CHO 30)VP1区基因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13个国家的基因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今后ECHO 30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病毒传播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文献及基因库[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序列数据库、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EBI)数据库和日本DNA数据库(DDBJ)]中ECHO30基因VP1区数据,包括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乌克兰、韩国、巴西、牙买加、澳大利亚、法国、丹麦、俄罗斯、荷兰、立陶宛及中国云南、台湾、广西、浙江、江苏和山东省1956-2010年发表的87株ECHO 30病毒VP1区基因序列,用MEGA软件(4.0.2版)计算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率,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中国分离株的基因特征。结果 87株病毒可分为4个基因型(基因型A~D),D基因型又可分为7个亚型,是时间和地理上分布最广,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基因型。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为8.89%~21.57%(氨基酸差异率1.03%~7.51%),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为19.73%~21.57%(氨基酸差异率5.25%~7.51%)。结论 ECHO 30病毒不同基因型/亚型可以在同一个地区流行很长时间,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基因型/亚型又可在不同的地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流行特点。
2013年04期 v.3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刘强;齐香荣;朱蓉;黄维金;阮力;李保卫;邵荣光;王佑春;
目的研究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rTV)和非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NTV)不同途径感染小鼠后体内代谢和组织分布特点,为两种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应用和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rTV-Fluc和NTV-Fluc病毒,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对两种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对rTV-Fluc多针感染中的抗病毒反应及其在BALB/c小鼠和裸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rTV-Fluc和NTV-Fluc病毒肌内和皮内途径感染BALB/c小鼠后局限分布于接种部位,且rTV-Fluc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NTV-Fluc病毒(P=0.015);rTV-Fluc感染小鼠后诱导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并显著降低了肌内途径第2针感染后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rTV-Fluc感染裸鼠后分布特点与BALB/c小鼠一致但表达周期明显延长(120d比10d)。结论两株痘苗病毒表现出局限的组织分布、较高的表达水平并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等特点,为预防性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2013年04期 v.3 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周伟;陈操;王吉春;张晓美;董小平;石琦;
目的对自2006年开始克雅病监测网络监测到的10例T188K突变的遗传型克雅病确诊病例进行了临床特征及家族信息的分析。方法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发现了不同克雅病病例PRNP基因T188K的突变,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脑脊液中14-3-3蛋白进行检测,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克雅病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了诊断,对其主要临床特征及家族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自2006年克雅病监测网络开始监测,已有10例T188K突变的遗传型克雅病病例被确诊。这些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8.8岁(40~76岁),其首发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快速进行性痴呆、精神症状、小脑共济失调及走路不稳的症状等。主要的临床症状与散发型克雅病相似,快速进行性痴呆在所有病例中均出现。病例的平均病程为4.5个月。只有1个病例出现典型的周期性脑电图三相波。共有6例病例核磁共振成像(MRI)出现皮层及(或)尾状核异常高信号。脑脊液14-3-3蛋白在10个病例中的8例出现阳性。只有2例病例出现与疾病相关的家族史。结论这些资料说明T188K突变在中国的遗传型克雅病病例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频率,同时这些病例与散发型克雅病有着比较相近的临床表现。
2013年04期 v.3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周建芳;陈嘉臻;缪忻余;杨珊明;周玲叶;汪亚芬;陈志勇;王刚;俞侠健;沈瑶杰;孙峰;张文宏;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和鉴定浙江省奉化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临床病例样本的肠道病毒,分析肠道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3月~2012年7月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血浆和粪便标本287份,采用巢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的检测,对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应用测序方法根据5′UTR基因序列进行病毒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231例临床诊断病例中,病原学诊断或者核酸检测阳性病例145例,其中男(88例)女(57例)性别比为1.54∶1。在287份临床样本中,肠道病毒阳性共167份,检出率为58.2%。145例病原学诊断或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中,人肠道病毒71型(EV71)75例,占51.7%;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48例,占33.1%;其他型肠道病毒12例,占8.3%;有10份阳性病例无法鉴定分型,占6.9%。EV71型病例在2010-2011年较多,占成功分型病例的72.7%(64/88),而CVA16型在2012年较多,占72.3%(34/47)。聚类分析显示EV71毒株基因呈高相似性,与中国多地区已公布EV71序列非常接近,CVA16毒株聚为3小簇,而CVB3、CVA10等与已公布最接近序列仍有一定差异。结论奉化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以EV71及CVA16型为主,其中2010-2011年以EV71为主,2012年以CVA16为主,其他型如CVA4、CVA6、CVA10、CVA12、CVB3等也有发现。
2013年04期 v.3 284-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李向忠;贺健梅;吴让香;曾侯霖;陈曦;
目的了解湖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湖南省于2009年启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综合信息平台中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追踪到湖南省2010-2012年在该系统中上报的126例HIV-1抗体阳性孕妇及其所生126例婴幼儿,收集母亲HIV-1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和分娩与喂养方式等情况,并对婴幼儿进行HIV-1DNA和HIV-1抗体检测,明确其HIV感染状况。结果 126例HIV-1抗体阳性孕妇,共生育HIV-1阳性婴幼儿11例。采用孕妇、婴幼儿抗病毒治疗和剖宫产分娩方式为母婴阻断干预措施者,未发生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发生率为0(0/46)。未进行任何母婴阻断干预者22例,生育9例HIV-1阳性婴幼儿,母婴传播发生率为40.91%(9/22)。孕妇和婴幼儿未服药的情况下,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为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的母婴传播发生率为7.14%(1/14)。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水平。
2013年04期 v.3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朱冬梅;江剑华;毕永春;张姝;胡娅莉;周乙华;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新生儿期按0、1、6月方案接种过乙肝疫苗的29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86名抗-HBs<10mIU/ml的儿童为远期无/弱应答组,211名抗-HBs≥10mIU/ml的儿童为远期应答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HLA-DR和DQ亚区共10个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HLA-DRB1*04和DRB1*07在远期无/弱应答组的频率为27.9%和36.0%,分别高于远期应答组的18.5%和2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2和0.122);HLA-DQB1*0401在远期无/弱应答组的频率为15.1%,高于远期应答组的7.6%(P=0.047)。其余DR亚区的5个等位基因和DQ亚区的2个等位基因在远期无/弱应答组和远期应答组的分布相近。结论 HLA-DQB1*0401可能与儿童在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远期低水平抗体应答相关。
2013年04期 v.3 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