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守丽;严延生;颜苹苹;谢美榕;王惠榕;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携带荧光素酶基因(Luc+)的HIV假病毒感染系统。方法利用长片段PCR技术分别扩增福建省HIV分离株LWJ前后半长基因序列,以pCR-XL-TOPO为载体构建HIV感染性克隆pLWJ。将Luc+表达基因片段替换感染性克隆pLWJ中部分env区序列,从而构建出携带Luc+基因的报告基因病毒载体pLWJ-SV40-Luc+。将报告基因病毒载体和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Luc+基因的HIV假病毒。将HIV假病毒感染293T细胞,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Luc+相对荧光单位(RLU)。结果以HIV感染性克隆pLWJ为基础,构建出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VSV-G/HIV假病毒感染系统,其所产生的VSV-G/HIV假病毒仅有单轮感染活性,被感染细胞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加入病毒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建立具有单轮感染活性的VSV-G/HIV假病毒检测系统,为开展HI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2011年06期 v.1 419-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李勇年;吴炜强;翟佩任;燕青松;谢晓莉;魏丽军;高建兴;连建奇;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进展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 73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对比不同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HBV感染时间、血清HBV DNA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结果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分别为(33.4±12.5)、(25.3±8.5)、(32.9±10.7)和(43.2±11.4)岁;男性患者所占比率依次为56.7%、67.7%、71.1%和73.9%。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比较,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可能HBV感染年限[(8.8±6.0)年]明显大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5.8±4.3)年]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5.8±4.5)年]。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水平[(7.92±7.74)lg拷贝/ml]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3.00±0.00)lg拷贝/ml]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HBV DNA水平[(5.51±5.00)lg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08.8±79.0)U/L]、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87.4±66.7)U/L]和乙型肝炎肝硬化[(109.9±82.7)U/L]3组的血清ALT水平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25.2±10.7)U/L]。4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大于4lg拷贝/ml的比例、血清ALT水平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比例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87例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结论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状态临床表现各异,相互间差异较大。较高年龄、男性、HBV感染持续时间长、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高均与慢性HBV感染的病情进展相关。
2011年06期 v.1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吴玲;齐蕾;郜玉峰;苏菲;
目的评价三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对19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MELD、MELD-Na(MEL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serum sodium)及MESO(MELD to sodium index)模型对患者进行评分,计算3个月内的病死率,并应用c-统计值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 19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个月死亡率为73.6%(142/193)。三种模型值中位数(范围)在死亡组、生存组分别为30(15~61)、35.0(19.0~84.9)、2.3(1.2~5.2);23(16~34)、24.0(16.0~49.9)、1.6(1.2~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中c-统计值最大是MESO(0.850),最小是MELD(0.830)。结论三种模型均可用于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3个月)预后,且病死率随三者分值增加而上升,MESO临床价值优于前两者。
2011年06期 v.1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赵秀华;荆燕;王晓花;
目的通过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及CEC中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s910)、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阳性表达率,了解HFRS患者CEC计数及FAKps910、HSP70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型17例、中型20例、重型及危重型13例,健康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EC计数及CEC中FAKps910、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发热早期至多尿期,HFRS患者CEC计数[发热早期:(13.37±5.19)个/μl;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47.73±19.89)个/μl;少尿期(41.11±16.21)个/μl;多尿期(19.29±4.81)个/μl]及HSP70的表达水平(发热早期:53.26%±10.54%;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56.21%±8.83%;少尿期:40.13%±6.99%;多尿期:28.53%±6.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C计数:(3.31±1.49)个/μl;HSP70:23.89%±4.70%],至恢复期[CEC计数:(3.86±1.98)个/μl;HSP70:26.52%±6.31%]则逐渐趋向正常。在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CEC及HSP70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达到高峰。但循环内皮细胞中FAKps910的表达水平在发热早期(59.87%±9.58%)明显升高,发热期末或低血压休克期降至正常水平以下(11.64%±2.17%),以后又恢复正常(少尿期:22.44%±4.09%;多尿期:21.05%±2.61%;恢复期:20.94%±3.15%)。且发热末或低血压期FAKps910的表达随病情加重而减少,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降至最低。结论 HFRS中CEC计数明显增高并能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FAKps910、HSP70在病程中规律性变化,提示黏着斑(FAK)可能与汉坦病毒引起的整合素β3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而HFRS患者的CEC中HSP70表达增高,可能对CEC具有保护作用。CEC计数、FAKps910及HSP70还可作为早期病情的预测指标。
2011年06期 v.1 434-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高洪波;许敏;施海燕;李粤平;肖蕾;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胸腺肽序贯联合治疗HBV DNA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单独使用拉米夫定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入院时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先给予拉米夫定4周,然后联合使用胸腺肽至12周,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周生存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治疗12周时总胆红素(T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HBV DNA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差异,以及两组12周内合并感染的差异。结果 (1)治疗组12周生存率为77.05%(47/61),对照组为68.85%(4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36)。(2)12周时治疗组TB、INR、MELD、CD4+/CD8+分别为(71.31±55.84)μmol/L、1.23±0.19、11.72±4.29、1.85±0.63,对照组分别为(148.58±159.25)μmol/L、1.45±0.73、15.53±7.49、1.56±0.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周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11%(40/47),对照组为73.81%(3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周内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感染病例数分别为26例(42.62%)及42例(68.85%),两组发生自发性腹膜炎分别为15例(24.59%)及28例(45.90%),两组在总感染病例数及自发性腹膜炎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联合治疗在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TB、INR、MELD分值及减少感染方面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治疗。
2011年06期 v.1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林华;雷军;王珠凤;杨才生;李东良;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答和远期疗效。方法对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IFNα-1b,50μg、隔日1次、皮下注射。每隔3个月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和HBeAg、HBsAg,定量降低者进行延长治疗。治疗结束后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7年进行随访。结果 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接受不同疗程(24~100周)的IFNα-1b,治疗结束时,近期应答者34例,应答率64.15%,疗程48~100周。其中完全应答者24例(45.28%),部分应答者10例(18.87%),无应答者19例(35.85%)。三组患者之间年龄和IFNα疗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0)。完全应答者中2例患者在疗程68、80周结束时HBsAg阴转(3.77%)。随访期间完全应答组1年内复发1例。部分应答组复发8例:分别在6个月、1年和3年复发3例、4例、1例。结论 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长、年龄小者近期应答率高,完全应答者远期复发率低。
2011年06期 v.1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余向华;马洪波;陈晟;林丹;潘琼娇;
目的分析温州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温州市甲型H1N1流感报告信息和流感监测信息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温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4 288例,其中2009年报告3 959例,报告发病率为51.28/10万,死亡4例,病死率为0.10%;2010年报告329例,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0.61%。首发病例为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占全部病例数的89.51%;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总数百分比(ILI%)从2009年第30周开始超过2007和2008年水平,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2009年9~11月达到流行高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应加强流感哨点监测,重点防控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和重症危重病例。
2011年06期 v.1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刘振江;
目的分析南平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和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南平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0年11月30日南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 585例,年发病率分别为37.27/10万(1 084/2 908 439)、72.02/10万(2 102/2 918 640)和116.08/10万(3 399/2 928 037);南平市10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建瓯市、延平区,3年共报告重症病例19例,死亡6例;重症病例构成比为2.89‰(19/6 585),病死率0.91‰(6/6 585);发病高峰为3~5月和9~11月;报告3岁以下病例占总数的84.91%(5 591/6 585),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684∶1,总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5.66%(383/1 074),检出的病原构成,EV71占85.12%(326/383)。结论南平市手足口病疫情主要分布在建瓯市、延平区,发病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流行的主要病原是EV71型。
2011年06期 v.1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叶伟;白露;张芳琳;徐志凯;
<正>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包括汉滩病毒(HTNV)、汉城病毒(SEOV)、多布拉伐病毒(DOBV)、辛诺柏病毒(SNV)、纽约病毒(NY-1)、安第斯山病毒(ANDV)、希望山病毒(PHV)和图拉病毒(TULV)等多个血清型[1]。汉坦病毒感染人类可导致两类不同的急性传染病:一类是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特征的肾综合征出血
2011年06期 v.1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程林峰;张芳琳;徐志凯;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由鼠类传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HFRS流行于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我
2011年06期 v.1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梁颖津;彭雁忠;
<正>人们通过对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细胞因子均可促进淋巴细胞生长和分化,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2、IL-3、IL-4、IL-5、IL-6、干扰素(IFN)-γ、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1987年Hunt等[1]在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前B细胞生长的支持作用时发现一种不同于其他细胞因子的前B细胞生长
2011年06期 v.1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雷迎峰;徐志凯;
<正>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病原体,按血清型分为四型(DV1~4)。DV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1]。我
2011年06期 v.1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张娟;张海林;
<正>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指由多种不同病毒感染而引起脑实质炎性改变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属常见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VE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重症患者易造成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且病死率高。近年来VE呈新的流行趋势,依然是21世纪世界性严重传染病。
2011年06期 v.1 47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正>编委吴疆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传染病分会委员,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担任《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国际医学病毒学分册》等多种期刊的编委。
2011年06期 v.1 396-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正>《中国病毒病杂志》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ISSN 2095-0136CN 11-5969/R双月刊,大16开,80页。主要报道:病毒病的预防、临床、治疗、发病机理、抗病毒药物、疫苗等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等。读者对象:为从事病毒病研究的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科研院所的科研和临床医务工作者,高等
2011年06期 v.1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正>计量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使用。法定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不得使用重迭的词头。例如:应该用nm,不应该用mμm;应该用am,不应该用μμμm,也不该用nnm。亿(108)、万(104)算是我国习惯的数词,仍可使用,但不是词头。习惯使用的统计单位,如万公里可记
2011年06期 v.1 442+446+46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正>《实用肝脏病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注重临床实践、联系基础、鼓励创新和兼顾继续教育,为我国肝病防治研究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的极好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得到全国肝病学界专家学者的广
2011年06期 v.1 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正>~~
2011年06期 v.1 47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正>《中国病毒病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中国知网(CNKI)收录。《中国病毒病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
2011年06期 v.1 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