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英霞;陈新月;黄雁翔;苏杰;陈晓云;郑燕红;贾德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干扰素治疗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合并TD提供预测。方法采用临床前瞻-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确诊为CHC的194例患者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治疗中是否出现TD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合并TD的比例(33.00%,33/100)明显高于男性(20.21%,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甲状腺自身抗体(Tab)阳性者合并TD占64.29%(9/14),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23.89%(4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线IL-4、MIP-1αTD组低于非TD组,而IL-2 TD组高于非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7,0.040)。基线MIP-1α对TD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67(P=0.001);24周TD组不同于非TD组的变化为IL-1β升高(P=0.045);非TD组不同于TD组的变化为IL-6降低(P<0.01),且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TD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P<0.01)、0.828(P<0.01)。结论 CHC患者出现TD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女性、Tab阳性;基线IL-2升高,IL-4、MIP-1α降低可能与TD相关,且基线MIP-1α可能对TD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治疗24周IL-1β升高、IL-6无明显降低可能与TD相关。
2015年01期 v.5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许茹;王敏;陈秋宇;戎霞;廖峭;黄珂;熊华平;黄杰庭;付涌水;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中不同基因型/亚型HCV混合感染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HCV预防和治疗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各省(台湾省除外)的省会城市、直辖市(重庆市除外)和自治区(新疆除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随机收集2009-2011年HCV RNA阳性血浆(血清)标本1 450份,记录相应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职业和病毒滴度等。分别以C/E1和NS5B为目的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克隆测序。根据感染情况分为单独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民族和滴度等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E1和NS5B两个基因PCR扩增均为阳性的标本1 159个,HCV混合感染者为11个,其余1 148个均为单独感染。不同基因型/亚型混合感染率为0.95%。混合感染的基因型涵盖了1b、2a和6a。1b+2a混合感染9个(2a占优势的6个,1b占优势的3个);6a+2a混合感染1个(6a占优势);6a+1b混合感染1个(6a占优势)。年龄、性别、民族和滴度等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国HCV不同基因型/亚型混合感染率为0.95%。混合感染的基因型涵盖了1b、2a和6a。6a基因型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混合感染中首次被报道。
2015年01期 v.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周素娟;古海尔·肉孜;沈勤丰;吾不力艾山·哈斯木;达吾提江·麦麦提;符俐萍;倪明健;李凡;帕尔哈提·亚迪卡尔;阿布力孜·肉孜;高眉扬;何纳;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混合感染者体内HCV各基因型在6个月时间间隔前后基因变化规律,为针对HCV制定预防治疗策略和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对新疆地区2013年4月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102例感染者进行HCV抗体检测,HCV抗体阳性的研究对象在6个月后(2013年10月)进行第二次采血。对HCV抗体阳性的2次标本抽提血浆病毒RNA,反转录后扩增HCV 5′UTR基因,将所得到的序列与HCV的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确定被检样本的HCV基因型。基于2次采样毒株的序列变异,使用MEGA 6软件计算其基因离散率,使用Beast v1.8.0软件分析起源时间和进化速率。结果 102例HIV-1感染者中有89例(87.25%)HCV抗体阳性,其中成功扩增出HCV 5′UTR基因2次序列的有77例(77/89,86.52%)。HCV 5′UTR基因片段分型结果显示有4种基因型:1a(9/77,11.69%),1b(31/77,40.26%),3a(24/77,31.17%),3b(13/77,16.88%)。HCV的1b基因型6个月后样本的组内基因离散率(0.025±0.007)%明显大于首次采样的(0.001±0.001)%,其他3种基因型的基因离散率在6个月后无明显变化。HCV的5′UTR基因平均进化速率为1.62×10-3(95%HPD 1.52×10-3~5.38×10-3)替换/(位点·年),各基因亚型之间的进化速率相差1~3倍,3a亚型祖先株形成时间最为久远。结论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中静脉吸毒人群合并HCV感染率高,HCV的3种基因型(1a、3b、3a)在HIV-1感染者体内稳定存在,总体变异不大,但1b基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比较活跃。
2015年01期 v.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罗慧景;李晶;范文成;蒋岩;姚均;
目的制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考核品,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前期检测出的5个HIV-1阳性血浆样本,其中4个具有不同耐药位点,1个对药物敏感,提取HIV-1病毒RNA,经逆转录PCR和巢式PCR获得3 100bp的pol区基因;将目的基因与pMDTM19-T载体连接后进行基因克隆,从阳性菌液中提取回收重组质粒并测序鉴定,最后评估考核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 5个目的基因扩增测序均成功,与载体连接后得到重组载体V1、V2、V3、V4、V5,梯度退火荧光PCR结果显示考核品退火温度为64.1℃;质粒稀释倍数≤10 000时,各个样本做荧光PCR的Ct值均小于30,因此,将每种质粒稀释10 000倍分装制成考核品;选择浓度不同的3个样本V1、V2和V3分别做均匀性检测,3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考核品均匀性良好;选择V1、V2、V3做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考核品至少可以在室温和4℃稳定保存20d,在-20℃和-80℃保存反复冻存5次后浓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该考核品稳定性较好。结论本研究中用克隆载体制备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考核品均匀性稳定性良好,是一种经济便捷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考核品制备方法 。
2015年01期 v.5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王玉涛;赵瑾;杨子峰;李润峰;杨春光;李洪涛;张奉学;
目的分析小鼠、西藏小型猪和猴的流感病毒sialic acid(SA)α-2,3-Gal[α-2,3-半乳糖唾液酸]受体和SAα-2,6-Gal受体在不同器官、组织分布特征,为流感病毒的组织嗜性及可能的跨种属传播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外源凝集素亲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上述实验动物的流感病毒SAα-2,3-Gal受体和SAα-2,6-Gal受体的分布特点及特异性。结果除脑和心脏外,气管与支气管、肺脏、肾脏、脾脏、肝脏、小肠都有SAα-2,3-Gal和SAα-2,6-Gal受体分布,其中小鼠的SA-2,3-Gal受体主要分布在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SAα-2,6-Gal受体在气管纤毛上皮细胞有弥漫性表达;在肺实质,SAα-2,3-Gal受体弥漫性存在于肺泡。西藏小型猪的SAα-2,6-Gal受体主要分布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上皮细胞的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肺脏中,SAα-2,6-Gal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中而SAα-2,3-Gal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中,在肺泡内层SAα-2,6-Gal和SAα-2,3-Gal受体表达相似;猴的气管和支气管中,SA-2,3-Gal受体主要分布在气管无纤毛上皮细胞(主要是基底细胞),以及支气管部分纤毛和无纤毛上皮细胞;SAα-2,6-Gal受体在气管支气管纤毛细胞和无纤毛上皮细胞有弥漫性表达,且2种受体在肺细胞中均有分布。结论流感病毒SAα-2,3-Gal受体和SAα-2,6-Gal受体在不同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在气管与支气管、肺脏等上、下呼吸道。
2015年01期 v.5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1K] - 赵智娴;丁峥嵘;田炳均;张杰;汤晶晶;
目的描述云南省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带毒情况和新发现的新型肠道病毒90型(newer enterovirus 90,EV90)的基因特征。方法 2005年云南省共报告232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222例的双份便标本。对222例AFP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NPEV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用MEGA5.0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和作图。进化树用临位相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作成,所用模式为Kimura二参数置换法(Kimura 2-parameter substitution model)。用1 000个pseudoreplicate datasets进行进化树bootstrap统计学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共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10株(10/222,4.5%),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检测到NPEV17株(17/222,7.7%),其中4株为人类肠道病毒A组(4个血清型,其中1株为新型病毒EV90),云南株EV90与山东3株之间的核苷酸(nt)同源性为95.7%~96.5%(差异率为3.5%~4.3%),氨基酸(aa)同源性为98.5%~99.5%(差异率为0.5%~1.5%),说明云南株更接近山东株03446-SD-CHN-2003(GQ253428),两地毒株差异不大。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9个血清型),1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1个血清型,为新型病毒EV96),未分离到人类肠道病毒D组病毒。结论 2005年云南省AFP病例中NPEV携带率与往年持平。新型病毒EV90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EV90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
2015年01期 v.5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许玉玲;王海霞;卫海燕;陈豪敏;黄学勇;
目的分析河南省手足口病标本分离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evirus A 16,CVA16)VP4的基因特征,并比较VP4与VP1遗传进化分析的差异。方法对分离自河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8株CVA16,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VP4区域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分子生物学软件ATGC进行序列拼接,Bioedit比对剪齐,用MEGA 4.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已报道的CVA16标准株序列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河南省8株毒株VP4核苷酸同源性为91.3%~98.1%、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与国际原型株CA16/G10/RSA/1951(A型)比对,VP4核苷酸同源性为79.7%~82.6%,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与B1a、B1b和B2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3%~95.7%、92.8%~98.6%、88.9%~91.8%,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0%。河南省分离的CVA16毒株均属于B1亚型,有B1a和B1b两个进化支共同存在和循环,但VP4与VP1的进化树分型不完全一致。结论 VP4基因不能作为CVA16病毒基因亚型分型的依据。
2015年01期 v.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吴伟慎;赵莹;陈静;何海艳;李超;
目的了解天津市近年来戊型肝炎(戊肝)发病趋势、特征和感染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戊肝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4-2013年戊肝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人群、时间和地区流行特征及趋势,并对2013年报告戊肝病例感染因素现况分析;运用SPSS19.0对历史发病数据拟合建模,利用时间序列Winters加法模型对2014年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天津近10年报告戊肝2 898例,发病率为2.48/10万,戊肝病死率为2.07‰,死亡率为1/1 00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χ2趋势=1 120.44,P<0.01),预测2014年发病率为0.90/10万。<20岁发病率为0.11/10万,≥20岁为3.01/10万(χ2=618.71,P<0.01);男性发病率(3.84/10万)高于女性(1.00/10万)(χ2=962.84,P<0.01);1~5月报告发病率(1.37/10万)高于6~12月(1.11/10万)(χ2=24.137,P<0.01);潜伏期内食用海产品占50.00%(61/122),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相关职业仅占4.10%(5/122),而饭前洗手习惯中经常及以上占86.07%(105/122)。结论天津市近年来戊肝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小年龄组发病率低于高年龄组,呈春季高峰;食用海产品可能为天津主要感染来源。
2015年01期 v.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刘白薇;贾蕾;李洁;王全意;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流行病学特征,预测2014年AHC流行趋势。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对2010-2013年北京市AHC流行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预测2014年AHC流行情况。结果 2010-2013年北京市AHC发病水平相对较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HC全年均有发病,7~9月份高发;在密云县(4.04/10万)、房山区(2.49/10万)等远郊区县发病率高;20~39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48.26%),男女性别比为1.61∶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干部职员和学生中。对2014年AHC发病水平进行趋势预测,显示AHC发病水平会低于2013年同期水平,发病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市2010-2013年AHC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并在2014年继续下降,发病高峰出现在夏季。
2015年01期 v.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余慧;刘虹;王莉英;朱丽明;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宫颈癌防控模式。方法 97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来自湖州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经第二代杂交俘获试验(hybrid capture test-Ⅱ,HC-Ⅱ)确诊,且感染时间大于1年,采用5-ALA-PDT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HC-Ⅱ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前后HPV负荷量的变化,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宫颈HPV DNA含量下降幅度≥50%者76例,占总治疗人数的78.35%(76/97),下降幅度≥90%者66例,占68.04%(66/97);下降幅度<50%者17例,占17.53%(17/97);未下降反而上升者4例,占4.12%(4/97)。治疗后宫颈高危型HPV转阴率64.95%(63/97);治疗前HPV DNA负荷量越高,治疗后HPV转阴率越高(P<0.05)。结论 5-ALA-PDT是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降低宫颈HPV DNA负荷量,减少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有效方法 。
2015年01期 v.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