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指南

手足口病专题 述评

  • 我国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和关键防控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张勇;杨帆;胡永峰;张燕;檀晓娟;冀天骄;祝双利;杜江;崔爱利;吴志强;张静;薛颖;王显军;邵育晓;张誌;刘中华;许文波;

    目的开展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系统研究,以满足我国对HFMD防控的迫切需求。方法建立并完善覆盖全国范围的HFMD三级实验室监测网络体系,将研制的针对我国HFMD防控所急需的系列组合检测和监测技术推广应用到各省、市级实验室,开展全国范围内的HFMD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结果通过连续多年、系统的HFMD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肠道病毒71型(EV-A71)在HFMD病原的构成比例与当地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多少呈高度正相关;证实C4基因亚型是我国EV-A71引起的HFMD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亚型,同时依据C4基因亚型的变异变迁规律,将其进一步划分为C4a和C4b两个进化分支,EV-A71C4a和C4b的更替与2008年之后我国HFMD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多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完成了EV-A71灭活疫苗种子毒株的筛选;同时,阐明了我国HFMD流行特征及规律,揭示了健康人群中EV-A71和CV-A16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解析了我国HFMD病原谱构成,发现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HFMD疫情暴发,且不同年代和地区HFMD病原谱构成存在动态变化。结论本研究是国内外唯一连续多年针对HFMD开展系统病原学监测和研究的项目。对我国HFMD防控,保护我国儿童生命健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2017年02期 v.7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手足口病专题 论著

  • 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A10型云南分离株的VP1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田子颖;寸建萍;姜黎黎;周晓芳;徐闻;田炳均;

    目的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标本中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病毒VP1区基因特征。方法采集2012-2014年云南省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用RT-PCR法进行病毒VP1区基因序列测定,用基因分型方法鉴定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别。按文献选择CV-A10各基因型的代表株,用MEGA 5.0软件构建CV-A10基因进化树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 2012-2014年云南省共采集到21 761份HFMD病例的临床标本,对其中的2 578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608株病毒,其中17株为CV-A10。它们之间的核苷酸(nucleotide,nt)和氨基酸(amino acid,aa)同源性分别为94.30%~100.00%和98.04%~100.00%,与原型株(Kowalik,AF081300)的nt和aa同源性为76.23%~76.71%和91.18%~92.65%。基因进化分析表明CV-A10云南分离株为C基因型,它们又分为两个进化分支。结论CV-A10是除EV-A71和CV-A16外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和国内报道一样,云南省流行的CV-A10为C基因型,2012-2014年有两个进化分支在云南共同流行。

    2017年02期 v.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2010年湖北恩施地区和武汉地区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

    谢作崧;刘永娟;史颖颖;初敏;艾燕;李姝;刘万红;

    目的了解湖北恩施地区和武汉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A71)VP1的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来自于恩施地区和武汉地区的78例HFMD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通过标本接种病毒易感Vero细胞,对产生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的阳性标本进行初筛。利用PCR法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对阳性毒株VP1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将其构建到pMD18-T载体上,最后对VP1全长序列进行测序。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2010年湖北恩施地区和武汉地区EV-A71病毒株的基因型,并分析探讨其与2010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EV-A71病毒株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从78例手足口病标本中分离得到9株EV-A71,进一步对其VP1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所有EV-A71分离株均属于C4亚型。2010年恩施地区和武汉地区EV-A71病毒株与2010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EV-A71病毒株在同一进化分支。本研究中分离自伴随震颤患者的EV-A71病毒株(wh64-CHN-10)的VP1-240位点氨基酸残基为丙氨酸,而其余分离自轻症手足口病患者的8株EV-A71病毒株的VP1-240位点为苏氨酸。结论 EV-A71是2010-2011年恩施和武汉地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属于C4基因型,VP1-240位点的氨基酸可能影响EV-A71的毒力。

    2017年02期 v.7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程学森;王东艳;张勇;王文瑞;闫绍宏;许文波;田晓灵;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主要致病病原,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进行三间分布和主要病原的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5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44 915例,死亡32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7月份;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占总发病数的85.8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5∶1;2009年和2011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33.62/10万和94.04/10万,2015年发病率为48.77/10万,为2008年之后发病率最低年份;各盟市中,乌海市发病率最高,达184.83/10万,乌兰察布市最低,为26.35/10万。实验室检测和监测结果提示8年平均病原构成以EV-A71为优势病原(占33.15%),CV-A16次之(占22.42%),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接近一半(占44.43%)。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域、人群流行特征,2015年发病率为2008年之后历年新低,提示未来几年可能出现手足口病发病率升高趋势,甚至可能出现暴发疫情,应通过加强预警监测,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出现。

    2017年02期 v.7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何为涛;蒋丽娜;王东燕;陈敏玫;莫建军;居昱;王晶;潘沛江;宋洋;谭毅;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变化,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手足口病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广西2008-2015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360 857例,双年份发病数、重症数及死亡数均高于前一年的单年份;发病高峰以4~7月为主,高发县(区)多集中在南宁市、柳州市和百色市,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8∶1,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8年间优势病原体依次变化,整体以其他肠道病毒和EV-A71为主,各年份不同病原构成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856.37,P<0.01);确诊病例病原构成按月分布呈现波浪形变化趋势,不同病例类型病原构成不同,轻症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重症和死亡病例以EV-A71为主。结论广西手足口病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优势病原体不断变化,主要病原是其他肠道病毒和EV-A71,且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

    2017年02期 v.7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2014-2016年柳州市重症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2型病毒株基因特征分析

    黄萍;陈柳军;余钧池;

    目的了解2014-2016年柳州地区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A2型病原基因的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足口病重症儿童样本176份,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筛选,获得阳性病毒株。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5′UTR-VP4-VP2区序列,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经Blast比对确定病毒基因型,并与国内外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本研究共检出41株非CV-A16、非EV-A71毒株,其中25株病毒株为CV-A2型(25/41,61.0%)。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5株CV-A2型病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76.8%~99.9%,与原始株CVA2Fleetwood同源性为64.6%~80.5%。结论 2014-2016年柳州市儿童重症手足口病CV-A2病毒成为非CV-A16、非EV-A71型别的重要病原,CV-A2型与原始株遗传距离较远,CV-A2型之间同源性较高且分布集中,构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需加强对CV-A2型肠道病毒株的持续监测和分子特征分析。

    2017年02期 v.7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2009-2015年青岛市手足口病病原中柯萨奇病毒A4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史晓燕;汪照国;宫金伶;柴青;赵丹;苏志磊;张凤;高汝钦;

    目的阐明2009-2015年引起青岛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之一柯萨奇病毒A4型(CV-A4)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方法用荧光RT-PCR法对青岛市2009-2015年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A16(CV-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A71)型检测,以半巢式反转录PCR扩增非EV-A71,非CV-A16型肠道病毒VP1区部分基因序列,结合序列分析鉴定CV-A4血清型。对全部CV-A4阳性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全长序列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用MEGA 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分析。结果青岛市2009-2015年7 967份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CV-A4 39株,分别占各年度肠道病毒总构成比的0.18%(1/541)、0.21%(2/944)、0.29%(2/681)、1.37%(4/292)、2.25%(12/534)、0.75%(7/928)和1.86%(11/59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94.87%(37/39)的青岛地区CV-A4分离株位于C2b亚型,5.13%(2/39)位于C1亚型;青岛C2b亚型病毒株VP1区核苷酸一致性为90.7%~100.0%,氨基酸一致性为96.9%~100.0%。结论 CVA4不是引起HFMD的优势病原,C2b亚型毒株是青岛市CV-A4的优势流行株,同时伴有C1亚型毒株的流行。

    2017年02期 v.7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天津市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李佳萌;吕莉琨;李力;谭昭麟;李琳;顾新蕊;许文波;

    目的探讨天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和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2015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天津市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疫情资料,采集11 901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病例标本对其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2008-2015年天津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年份为2010年,发病率为229.43/10万,高发月份为6~7月份,高发年龄为1~3岁,津南区、静海区和蓟县为高发区县。重症病例发生率仅为0.15%,主要发生在6~7月份,主要病原为EV-A71,占87.00%。2008-2012年天津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A71,分布占全部阳性病原的85.88%、43.17%、44.32%、49.24%和40.41%。2013年和2015年以CV-A6为主,分别占54.69%和41.01%,2014年以CV-A16为主占34.38%。重症病例和轻症病例的病原构成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前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宣传预防,以防止手足口病大范围暴发流行。

    2017年02期 v.7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论著

  • 2008-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顾苏仪;朱贞;李小东;闫绍宏;王文瑞;田晓灵;

    目的对2008-2015年在内蒙古地区分离的风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该地区风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病毒学数据。方法使用Vero细胞、Vero/SLAM细胞对2008-2015年在内蒙古6个市/盟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中采集的125份咽拭子和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后使用RT-PCR方法扩增阳性风疹病毒分离株E1基因的1 107个核苷酸序列,并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基因定型靶序列739个核苷酸序列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 2008-2015年在内蒙古地区共分离获得14株风疹病毒株,分属1E-Cluster A基因型(13株,2008-2014年)和2B-Lineage 3基因型(1株,2015年)。1E基因型风疹病毒于2008年首次分离到,为内蒙古地区风疹病毒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并呈现了多个不同的病毒传播链。2B基因型风疹病毒在2015年首次分离到,并与2011年安徽淮南代表株形成一个进化分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年内蒙古地区流行的14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2015年1株代表株在E1蛋白中和抗原决定簇的257位由Leu变为Phe,其余毒株在重要功能位点均未发生变异。结论 2008-2015年内蒙古地区流行的风疹病毒是以1E(Cluster A)和2B(Lineage 3)基因型流行引起的多个传播链所致,与我国其他省份流行情况一致。本研究为内蒙古地区风疹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

    2017年02期 v.7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HIV-1急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α4β7 Th17细胞的变化特点

    吴江;计云霞;王蕊;陆小凡;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急性期感染者(acute HIV-1-infected patients,AHIs)肠道归巢α4β7 Th17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例HIV-1急性期感染者、20例HIV-1慢性期感染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道归巢α4β7Th17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并分析肠道归巢α4β7Th17细胞与CD4~+T细胞、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HIV-1急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α4β7Th17细胞的比例(2.61%vs 1.34%,P<0.000 1)和数量(2.29 vs 0.66,P<0.000 1)均显著减少,肠道归巢α4β7 Th17细胞与肠道归巢α4β7 CD4~+T细胞(r=0.42,P=0.02)和CD4~+T细胞(r=0.60,P=0.002)呈显著正相关。HIV-1急性期感染导致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升高(1.87%vs 15.60%,P<0.000 1),肠道归巢α4β7 Th17细胞与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1)。结论肠道归巢α4β7 Th17细胞的丢失可能在HIV-1致病机制中起作用。

    2017年02期 v.7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益生菌在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效果

    尹绪凤;雷勋明;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应用益生菌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本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的17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助益生菌及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仅辅助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腹泻、惊厥、肢体肌力、意识等方面改善情况以及经过治疗后患儿的意识障碍程度,采用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量表)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vs 90.59%,P<0.05);两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94)d vs(2.94±0.96)d,P=0.059];观察组患儿的重症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8%vs 34.12%,P<0.01);观察组患儿肢体肌力恢复时间[(5.42±4.79)d vs(8.74±3.96)d]、意识恢复时间[(5.31±3.21)h vs(7.82±2.87)h]、锥体束征消失时间[(3.16±2.41)周vs(6.97±2.03)周]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均<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MSCA量表评分比较明显升高[(82.25±3.16)vs(102.25±5.4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MSC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25±3.16)vs(83.34±2.98),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SCA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2.25±5.41)vs(94.28±6.47),P<0.05]。结论选择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同时配合应用益生菌可以有效提高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降低重症腹泻发生率,减少患儿肢体肌力恢复、意识恢复、锥体束征消失所用时间,提高患儿预后的智力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遗症发生。

    2017年02期 v.7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天津市2004-2014年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例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柳忠泉;周宁;

    目的了解天津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简称男同)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简称HIV/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04-201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报告的男同HIV/AIDS,运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及各年生存率,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 789例男同HIV/AIDS,平均生存时间为128.74个月,1、3、5、10、1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88%、86%、79%和7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抗病毒治疗、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例来源均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男同HIV/AIDS的生存时间,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病例的早期发现,同时应尽早地开展抗病毒治疗。

    2017年02期 v.7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综述

  • 病毒分离培养新技术及其应用

    吴冰洁;陆柔剑;谭文杰;

    一些新发病毒和难培养病毒,如人冠状病毒、人诺如病毒、肝炎病毒等,由于缺乏有效培养体系,使这些病毒的疫苗研发、病理机制等深入研究受限。本文总结了传统病毒培养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兴技术,如离心培养、混合细胞培养、转基因培养、器官型上皮细胞"木筏式"培养、基质培养模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型、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培养。这些新技术提高了病毒分离培养效率及灵敏度,促进新病毒的发现,为抗病毒药物、疫苗研发奠定物质基础。

    2017年02期 v.7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专题报道

  •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2016年基金资助论文统计分析

    李川;刘磊;唐姬;陈继彬;

    <正>基金资助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质量。近年来,基金资助论文一直都受到期刊的重视和青睐,很多期刊均为基金论文发表提供了"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国内各大期刊评价系统,也已先后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期刊基金资助论文情况,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

    2017年02期 v.7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中国病毒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正>《中国病毒病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ISSN 2095-0136CN 11-5969/R双月刊,大16开,80页。主要报道:病毒病的预防、临床、治疗、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疫苗等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

    2017年02期 v.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论文撰写规范

    <正>图位:以排于首次提及的相应正文所在自然段落后为宜,或简单集中于文末。插图宽度:以占一栏或两栏宽度为宜,图旁一般不串文。病理(组织)切片图应注明染色方法、放大或缩小倍数,插图为黑白图,若需作彩色图,应注明,并另付制作彩色图的制版费。插图应具自明性。座标图:纵横座标轴的标目均应平行排在标轴外,纵轴标目以"顶左底右"排。标目由

    2017年02期 v.7 119+14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