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桃利;李丹丹;冀天娇;郭悦;马焱;潘正帆;宋洋;陈海云;许文波;
目的分析海南省2014-2017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阐明海南省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变化,利用Sequencher、Bioedit和MEGA软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1949-2017年CV-A6序列和本研究的海南省CV-A6毒株序列,构建亲缘性进化树揭示其基因特征。结果病原监测结果显示:2014-2017年,海南省HFMD实验室诊断2 520例HFMD病例,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895例(35.5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463例(18.37%)和其他肠道病毒(EV)1 162例(46.11%)。但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的优势病原呈现动态变化,除2014年EV-A71为优势病原(占56.00%)外,其余年份均以其他EV为主,各年占比分别为59.04%、33.69%、67.72%;不同病例类型病原构成有明显差异,轻症病例优势病原除2014年为EV-A71 (58.84%)外,其余年份均为其他EV (分别占59.77%、44.66%和78.81%);重症病例中2014和2016年EV-A71为优势病原(分别占85.92%、48.72%),2015和2017年其他EV为优势病原(分别占51.87%、100.00%);死亡病例病原全部为EV-A71。2014-2016年送检标本中未检出CV-A6,故仅分析2017年CV-A6的基因特征:2017年84株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经血清型鉴定CV-A640例(占47.62%),提示CV-A6为海南省2017年HFMD中的主要优势病原;海南省CV-A6序列均属于国内流行的D3a进化分支,并与我国其他省份CV-A6毒株共同进化。结论本研究揭示了2014-2017年海南省HFMD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的CV-A6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为海南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以及是否研制多价手足口病疫苗提供了科学数据。应继续加强海南省HFMD病原谱动态监测。
2019年04期 v.9 249-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3K] - 周晓芳;向以斌;姜黎黎;徐闻;寸建萍;
目的对2014年云南省监测的1株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B5基因亚型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鉴定为EV-A71型B5亚型的毒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核酸扩增PCR并测定序列,获得的各段序列通过SeqMan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其他参考株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获得该肠道病毒71型B5基因亚型分离株(J098/YN/CHN/2014)的全基因组序列(7 290bp),它与B5亚型毒株同源性最高(92.4%~98.0%),未发现基因重组情况,其VP1区氨基酸在多个位点上与其他基因型参考株存在特异突变。结论云南由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仍以C4a亚型为主,但EV-A71B5亚型毒株的出现提示应密切关注其流行变异情况,为今后手足口病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
2019年04期 v.9 256-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2K] - 邹欣然;吴静;郑蔚;顾佳奇;茅凌翔;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A71)3A蛋白的肽段抗体。方法利用ExPasy和DNAstar软件对EV-A71 3A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亲水性及疏水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设计并合成2条14个氨基酸的多肽。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肽段作为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结束后取小鼠全血分离血清,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对血清中的3A蛋白抗体进行鉴定。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第一条3A蛋白的多肽不能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而第二条多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成功制备特异性较好的3A肽段抗体,为进一步研究3A蛋白提供了工具。
2019年04期 v.9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祖伟;王海滨;刘倩;雷娜;仲一;赵剑虹;孙灵利;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手足口病相关柯萨奇A2型肠道病毒(coxsackievirus A2,CV-A2)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5′端非编码区(5′UTR)和VP2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CV-A2病毒;对所有CV-A2病毒进行VP1全序列测序,对部分毒株进行编码蛋白全序列测序,并将测得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国内外的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5年本地区共计检出6株CV-A2病毒。基于VP1分型,6条本研究的序列分别为D1亚型(5条)和D2亚型(1条)。6条VP1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3.4%~98.5%,与原型株Fleetwood (基因库编号:AY421760)的核苷酸一致性为80.5%~81.6%。与国外VP1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有6个主要变异位点。在编码蛋白序列的P2和P3区发现与CV-A16、CV-A4和CV-A14型肠道病毒有基因重组。结论 2012-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CV-A2病毒有2种基因亚型,以D1亚型为主。本地区的CV-A2病毒发生了亚型转换和基因重组,应加强CV-A2病毒的持续监测和基因特征分析。
2019年04期 v.9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2K]
- 王毅;周万明;樊静;赵西和;王晓丽;杜婵娟;刘江;杨干金;李伟;贾修伟;谭琴;帖映伟;任延飞;廖平;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现状,分析HIV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10月,在四川省绵阳市MSM中采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行为学及HIV、TP血清学横断面调查,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HIV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242份,HIV感染率4.0%(50/1 242),TP现症感染率3.1%(34/1 099)、TP既往感染率6.8%(75/1 099),绵阳城区均分别高于市内其他县(市、区)(P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OR=1.038)、使用Rush (OR=2.765)、近6个月多性伴(OR=3.151)、近1年主要异地寻找性伴(OR=12.334)、TP现症感染者(OR=4.447)HIV感染风险较大,近6个月有保护肛交者(OR=0.159)HIV感染风险较小。结论 MSM中HIV、TP感染率较高,年龄增大、无保护肛交、多性伴、异地性行为和TP感染是HIV感染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2019年04期 v.9 27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何溪;李凌华;朱媛媛;蔡卫平;唐小平;洪文昕;陈劲锋;钟活麟;王建;
目的比较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联合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免疫疗效差异,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选择初治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的HIV感染者入组,通过Spw-Pb网络数据平台按1∶1∶1随机分配为A、B、C组,分别采用NVP、EFV、LPV/r为基础的3种抗病毒方案,对治疗前(0周)和随访过程中(12、24、36和48周)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9.0,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运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结果共入组300例患者,其中280例患者按照原方案完成随访至48周,3组患者基线信息匹配。3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基线有明显的增长。3组患者随访12周、24周、36周、48周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病毒治疗48周后CD4+T淋巴细胞增长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GEE统计学模型对随访48周各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别含NVP、EFV、LPV/r的不同初治方案治疗的HIV感染者均获良好的免疫学恢复,且48周内免疫疗效相当,提示不同抗病毒药物免疫疗效不应成为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高效抗病毒方案时考虑的因素。
2019年04期 v.9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郭雨;滕跃;田晓灵;闫绍宏;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的1个盟市呼和浩特市、中部区的1个盟市乌海市以及东部区的2个盟市通辽市和赤峰市,对这4个盟市采取方便抽样的抽样方式,采集0~82岁健康人群外周静脉血,使用ELISA法定量检测正常人血清中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健康人群外周静脉血1 369份,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为69.17%(947/1 369),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462.80U/ml。4个盟市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通辽市68.28%,赤峰市71.04%,呼和浩特市68.57%,乌海市6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取的内蒙古自治区4个盟市健康人群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较低,需继续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屏障。
2019年04期 v.9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乔子刚;李大培;孙敬;邓诗瀚;陈宇煌;
抗病毒免疫作为天然免疫的一部分,在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是泛素化可逆过程的关键介导因子,近年来有多篇文章报道了去泛素化酶能通过调节抗病毒关键因子靶向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Ⅰ)的产生来参与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调控。但是目前尚无能够靶向去泛素化酶调控宿主抗病毒免疫过程的小分子药物上市,本文讨论了近年来去泛素化酶对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希望能为去泛素化酶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见解,为开发新型抗病毒免疫的小分子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4期 v.9 290-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李子真;黄洋;俞海;李少伟;夏宁邵;
分子对接技术是基于相互作用分子的结构特征,预测蛋白质或酶与配体相互作用细节和反应机制的方法。与一般的实验方法比较,其具有快捷、自动化、高通量、低成本和信息丰富等特点。至今,由于局限于有限的结构信息,特别是分子的相互作用,人们对诸多病毒被受体识别并感染细胞过程和产生免疫保护仍然缺乏详细的理论基础,同时许多病毒导致的疾病仍缺乏有效的疫苗或药物。另一方面利用实验方法进行病原体的研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如何加速病毒学相关的基因组学信息分析和新发突发病毒的药物开发等过程,分子对接技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分子对接技术的理论、搜索算法、打分函数、准确性及其在病毒表位预测中的应用,为计算机模拟的病毒表位预测及疫苗或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2019年04期 v.9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杨舒雅;向宽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慢性感染可增加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HBV与机体固有免疫,尤其是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抗病毒应答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虽然HBV通过各种免疫逃逸机制不能有效刺激IFNs的合成,减弱了IFNs的抗病毒作用,但是IFNs对于HBV增殖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作为IFNs下游的效应蛋白,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产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HBV增殖,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提供思路。
2019年04期 v.9 303-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 钱春艳;龚芳;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为疱疹病毒β亚科双链线性DNA病毒,具有"潜伏-再激活"感染的生物学特性。我国成人普遍感染。HCMV初次感染健康个体后无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随后转为潜伏感染状态。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HCMV活化可造成严重后果。HCM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毒力、组织嗜性以及宿主免疫功能状态等众多因素相关。本文从HCMV感染(包括激活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的细胞及器官、与细胞自噬等多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2019年04期 v.9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梁海旭;王海滨;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5岁以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导致儿童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呼吸道合胞病毒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经济负担较重,缺乏有效防治药物,可采取母乳喂养、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母亲孕期管理等针对性措施减少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本文将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9年04期 v.9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