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公报

  •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

    <正>为全面反映2024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编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情况 202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评价为基础、风险管理为主线、服务患者为中心”的警戒理念,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为引领,持续巩固药物警戒根基,不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积极开展警戒制度探索与交流合作,扎实推进药物警戒生态建设,为药品监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切实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2025年04期 v.15 317-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动态

  • 2025年4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正>2025年4月(2025年4月1日0时至4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866 477例,死亡2 139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457 090例,死亡2 138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

    2025年04期 v.15 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麻疹风疹防控方案(2024年版)》解读问答

    <正>一、《麻疹风疹防控方案(2024年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麻疹、风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由于麻疹、风疹均为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疾病监测、干预和疫情处置等措施相似,为指导各地科学精准、统筹推进麻疹和风疹防控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针对近年来国内外麻疹、风疹疫情流行特点,结合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制定了《麻疹风疹防控方案(2024年版)》(以下简称《方案》)。

    2025年04期 v.15 333+342+357+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迈入新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获世界卫生大会通过

    <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于5月27日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该协定历时三年多谈判,旨在构建更公平、高效的全球大流行防控体系,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协定提出建立全新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卫生产品研发与分配秩序,重点解决发展中国家获取防疫资源难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其将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乃至全球卫生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2025年04期 v.15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艾滋病防治 论著

  • 广东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优招;黎健荣;潘丝媛;王雅涛;姚芷潞;付笑冰;林鹏;徐慧芳;杨放;李艳;

    目的 了解广东省青年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自我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学生扩大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方便抽样在广东省16所高校及技工院校[7所普通本科、6所高职(专科)、3所技工院校]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感染相关行为及HIV自我检测情况等。共调查青年学生48 749例,将22 893例知晓HIV自我检测试剂者纳入本研究。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自我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HIV自我检测率为4.52%(1 034/22 893)。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曾在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过HIV检测(OR=32.22,95%CI:27.50~37.75)、最近1年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OR=3.38,95%CI:2.28~4.99)、自报性取向为“同性恋”(OR=3.20,95%CI:2.24~4.56)、知道校内HIV自我检测试剂获取方式(OR=2.23,95%CI:1.90~2.62)、自评对预防HIV感染知识较了解(OR=2.18,95%CI:1.25~3.81)、不在校住宿(OR=1.92,95%CI:1.28~2.87)、自评对HIV检测较了解(OR=1.97,95%CI:1.46~2.64)、最近1年有性行为(OR=1.96,95%CI:1.58~2.43)、学校类型为“高职(专科)学校”(OR=2.04,95%CI:1.53~2.72)或“技工院校”(OR=1.63,95%CI:1.35~1.96)、自评HIV感染风险较高(OR=1.27,95%CI:1.04~1.56)的学生进行HIV自我检测的可能性更高,女生(OR=0.62,95%CI:0.53~0.72)进行HIV自我检测的可能性较低。检测样品首选指尖血试剂(39.27%),其次为口腔黏膜渗出液试剂(38.43%);最想获得试剂的方式依次是校医院自取、药店及互联网购买等。结论 广东省青年学生开展HIV自我检测率较低,需针对性加强检测知识宣传,优化校内试剂获取渠道,推动青年学生进行HIV检测。

    2025年04期 v.15 327-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广州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信行”调查及分析

    郑杏容;陈晓霞;杨晓花;陈达标;张英;王培培;肖云妃;黄湛镰;

    目的 了解广州某高校大一新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为高校大一新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某高校大一新生(2022—2024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开展艾滋病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的调查,使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知识得分、性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13 879份问卷,有效问卷13 241份,有效率95.40%(13 241/13 879)。88.59%(11 731/13 241)调查对象在大学入学前接受过防艾教育,主要方式为学校组织的讲座,其次为通过电视、书籍、网络自学,超过80%的调查对象建议在中小学阶段开展防艾教育。艾滋病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答题14题,课前得分为(10.77±1.57)分,其中有10 976例(82.89%)调查对象答对率在70%以上,在艾滋病预防、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的共患病、暴露前后预防用药时机疗程方面答对率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232,95%CI:1.119~1.357)、居住地在农村(OR=1.344,95%CI:1.180~1.531)、既往未接受防艾教育(OR=1.693,95%CI:1.491~1.923)是艾滋病知识得分低的风险因素。在入学前无套性行为情况的调查中,男性(OR=5.315,95%CI:3.037~9.303)、有恋爱对象(OR=10.694,95%CI:6.885~16.612)、恋爱对象倾向非异性(OR=6.471, 95%CI:4.120~10.162)、既往没有接受防艾教育(OR=2.305, 95%CI:1.401~3.794)、HIV知识得分一般的调查对象(OR=2.174,95%CI:1.371~3.445)更容易发生无套风险性行为。结论 广州市某高校大一新生大学前防艾教育覆盖率较高,但对感染其他性病会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的检查及预防用药时机等知识掌握差。男性、有恋爱对象、恋爱对象倾向非异性、既往没有接受防艾教育、艾滋病知识得分低是大学前发生艾滋病风险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未来应开展更多样化的防艾教育模式,降低防艾教育覆盖年龄,增加安全性行为教育内容。

    2025年04期 v.15 334-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尿液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检测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结核病诊断中的效能研究

    刘波;何耀祖;许飞龙;冯理智;杨慧勤;张业扬;代友超;刘新华;李永红;陈谐捷;何浩岚;李凌华;

    目的 分析尿液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 in urine,LAM)抗原检测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 or AIDS,PLWHA)合并结核病的效能,以提高PLWHA结核病诊断水平。方法 纳入2024年1-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部的PLWH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结核检测和尿液LAM抗原检测,通过χ~2检验分析尿液LAM抗原检测的效价。结果 共入组475例PLWHA,包括无合并结核病患者392例,综合诊断合并结核病患者83例,其中确诊结核病患者70例,临床诊断结核病患者13例。根据结核病确诊标准,尿液LAM检测在PLWHA中对结核病诊断的总体敏感性为64%(95%CI:52%~75%),特异性为95%(95%CI:92%~97%),总体准确率为90%。根据结核病综合诊断标准,尿液LAM检测在PLWHA中对结核病诊断的总体敏感性为59%(95%CI:48%~70%),特异性为95%(95%CI:92%~97%),总体准确率为88%。使用结核病确诊标准,CD4~+T≥200个/μL的患者比CD4~+T<200个/μL的患者LAM检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更高(Z=2.239,P=0.025 2),使用结核病综合诊断标准,CD4~+T≥200个/μL的患者和CD4~+T<200个/μL的患者LAM检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4,P=0.221)。联合应用尿液LAM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GeneXpert)两种方法检测结核病阳性样本的检出率(73.5%,61/83)高于单独应用GeneXpert的检出率(51.8%,4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14,P<0.01)。结论 尿液LAM抗原检测方法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与传统结核菌病原学检测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且在低免疫水平的PLWHA中有更高的结核病诊断效能。

    2025年04期 v.15 343-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受检者临床特征和补充试验结果分析

    李丽雅;李全敏;林伟寅;李凌华;凌雪梅;于海生;兰芸;

    目的 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受检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补充试验的选择及其相应诊断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5—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HIV确证实验室HIV抗体筛查为阳性,随后经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判定为HIV抗体不确定的成年受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IV-1核酸补充试验或HIV1/2抗体补充试验,以明确HIV感染转归情况。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纳入208例成年HIV抗体WB不确定结果受检者,男性占81.73%(170例),中位年龄33岁,88.46%(184例)有高危行为史;49.73%(92例)的受检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30.27%(56例)低于50个/μL;CD4~+T/CD8~+T比值>1.00的比例为6.49%(12例),而CD4~+T/CD8~+T比值≤0.50的比例达85.41%(158例);83.65%(174例)出现外膜蛋白带gp160。208例受检者中,188(90.38%)例转归为HIV感染阳性,其中96.81%(182/188)基于核酸定量检测而诊断。有高危行为史(aOR=25.76,95%CI:3.40~195.23)和较低的CD4~+T/CD8~+T比值(aOR=0.03,95%CI:0.01~0.18)是转归为HIV感染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受检者HIV感染阳性率较高,结合核酸检测、流行病学史和T淋巴细胞计数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15 350-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 90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杨涤;魏丽荣;李谦;黄海静;张洁;魏凯;郜桂菊;王芳;

    目的 分析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共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转归,为该人群HCV感染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2月门诊HIV感染者中诊断HCV感染患者的病历,包括人口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转归。采用SPSS 2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21年1月—2024年12月收集HIV/HCV共同感染患者90例,92人次,93.3%(84例)为男性,年龄23~65岁,97.8%(88例)为性传播,63.4%(58例)合并梅毒和/或猴痘,59.8%(55人次)为急性HCV感染,67.4%(62人次)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基因型以1b为主(47.8%),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15,P=0.842)。所有完成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疗程的患者均已检测不到HCV RNA。结论 HIV感染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对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筛查,尤其是肝功能异常患者,更应高度警惕HCV感染。对所有HCV感染者,只要能检测到HCV RNA,均应尽早选择采用泛基因型DAAs方案,以尽快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防止病程进展,阻断传播。在高危人群中应大力宣传HCV的预防与治疗,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减少HIV感染人群出现HIV/HCV共同感染。

    2025年04期 v.15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论著

  • 2013—2022年北京市某医院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分析

    殷珂;宋玉芸;黄子翔;武楠;费然;丛旭;饶慧瑛;刘峰;王子兴;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医院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探讨两种疾病间的相互关系,为CHB合并NAFLD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收集2013—2022年北京市某医院消化科及肝病科确诊的单纯CHB患者、CHB合并NAFLD患者以及单纯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首次就诊时间分为2013—2015年、2016—2019年以及2020—2022年3个时间段,对不同时间段单纯CHB组、CHB合并NAFLD组以及单纯NAFLD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物化学指标及病毒学检测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单纯CHB患者9 081例,CHB合并NAFLD患者1 760例,单纯NAFLD患者8 462例。CHB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从2013—2015年的12.93%(489/3 781)上升至2016—2019年的15.60%(691/4 429),2020—2022年达22.04%(580/2 631);与CHB组、NAFLD组比较,CHB合并NAFLD组在2013—2015年、2016—2019年和2020—2022年3个时间段糖尿病比例(5.32%比1.85%比23.17%; 5.21%比1.71%比20.14%; 3.45%比2.05%比29.09%)、高脂血症比例(4.91%比1.22%比35.03%;4.78%比1.50%比31.57%;3.80%比1.71%比29.09%)、空腹血糖(5.20比5.01比5.36 mmol/L; 5.26比5.02比5.41 mmol/L; 5.23比5.06比5.38 mmol/L)、胆固醇(4.71比4.40比5.07 mmol/L; 4.91比4.47比4.99 mmol/L; 4.90比4.64比5.07 mmol/L)、甘油三酯(1.40比0.97比1.66 mmol/L; 1.45比0.99比1.66 mmol/L; 1.48比0.97比1.68 mmol/L)高于CHB组,低于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1,95%CI:1.00~1.01)、男性(OR=1.65,95%CI:1.41~1.94)、丙氨酸转氨酶(OR=1.41, 95%CI:1.21~1.64)、空腹血糖(OR=1.79, 95%CI:1.46~2.21)、低密度脂蛋白(OR=1.75, 95%CI:1.36~2.25)、甘油三酯(OR=2.57, 95%CI:2.17~3.03)、尿酸(OR=1.96,95%CI:1.65~2.32)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OR=1.52,95%CI:1.30~1.78)水平降低是CHB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013—2022年CHB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升幅较大,CHB合并NAFLD患者易发生代谢功能障碍。

    2025年04期 v.15 363-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小鼠抗RBD-scFv重组蛋白的构建与表达

    邓永刁;杨光勇;田维毅;王文佳;王平;犹桃元;陈墨;陈未来;何光志;

    目的 利用工程抗体技术(antibody engineering technology,AET)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蛋白单链抗体,为该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新型冠状病毒RBD蛋白抗原免疫小鼠,取小鼠脾脏提取R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轻链可变区(variable light chain, VL)与重链可变区(variable heavy chain, VH)基因序列并连接VH、VL链,得到编码抗RBD抗体的基因,利用密码子优化软件优化该基因序列,将其插入载体pcMV3,而后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F细胞中表达,其产物通过Ni~(2+)亲和层析法纯化,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蛋白表达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特异性。结果 本次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MV3-RBD-scFv,得到序列长度约为750 bp基因片段;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抗体基因片段约750 bp,与预期分子量相符;表达蛋白经Ni~(2+)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纯度为97.2%,并以分泌型形式表达;抗RBD-scFv重组蛋白大小与理论分子量大小相符;经ELISA检测,抗RBD-scFv重组蛋白特异性较高。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小鼠抗RBD-scFv表达载体并高效表达于HEK293F细胞,具有较高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该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2025年04期 v.15 370-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基于假病毒对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BA.2.86的感染性研究

    杨耀云;张梦怡;李智华;李倩倩;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等4种变异株感染性的变化,为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SARS-CoV-2假病毒系统研究比较BA.2.86、BA.2、EG. 5.1和XBB. 1.5的感染性变化、利用蛋白酶的能力以及宿主趋向性。结果 在4种变异株中,EG. 5.1的感染性最强,BA.2.86对人源和猴源细胞系的感染性略有增强;Furin、TMPRSS2、cathepsin L和cathepsin B过表达均增加了BA.2.86的感染性,Furin和cathepsin L的作用尤为显著;4种变异株对表达鼠源血管紧张素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的细胞感染性均升高,对蝙蝠源ACE2受体的感染性略降低。结论 BA.2.86变异株对人源以及猴源细胞系的感染性相较于野生株提高了1.5~5.5倍,需要密切关注其传播。

    2025年04期 v.15 379-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2020—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监测分析

    丁舒娜;杨璐;兰婷;王玉莹;田晓灵;

    目的 描述2020—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的病例监测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状态,为消灭脊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20—2023年内蒙古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监测数据等进行分析。对外环境样本使用阴离子膜吸附方法进行监测,将各盟市送检的AFP病例、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分离物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型内鉴别实验(intratypic differenatation,ITD)。结果 2020—2023年内蒙古脊髓灰质炎疫苗共接种2 652 824人次,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8.04%、99.03%、98.08%、99.22%,加强免疫接种率为88.08%、95.08%、94.81%、97.53%。2020—2023年共报告AFP病例331例,检出脊灰病毒8株,其中包括4株SabingⅠ型,2株SabinⅢ型,2株SaninⅠ+Ⅲ混合感染型。每年<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平均为2.99/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在2.45/10万~3.6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3年环境污水监测共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108株,型内鉴定结果显示,32株为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类似株,其余76株均为Ⅲ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类似株。结论 2020—2023年内蒙古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有效防范了脊灰野病毒输入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出现。

    2025年04期 v.15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2020—2022年呼和浩特市某哨点医院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聂晓燕;邬倩;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呼和浩特市某哨点医院<18岁儿童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的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2022年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门急诊感染性腹泻患儿共2 08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22.0软件对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不同临床特征等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用于探究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病毒检出情况。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验法(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CHAID)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分析影响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2 088例感染性腹泻就诊患儿中,检出阳性病例662例,总体阳性率为29.79%。2020—2022年呼和浩特市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20年(36.13%,254/703)、2021年(14.57%,79/542)、2022年(39.03%,329/843)。男性阳性率(32.45%,379/1 168)高于女性(30.76%,283/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7,P=0.410);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2岁(21.02%,37/176)、2~<6岁(32.64%,502/1 538)、6~<10岁(29.96%,77/257)、10~<14岁(26.53%,12/49)、14~<18岁(50.00%,3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54,P<0.01)。不同月份阳性率分别为:1月(62.18%,74/119)、2月(37.10%,46/124)、3月(21.85%,33/151)、4月(15.97%,23/144)、5月(17.28%,28/162)、6月(40.79%,226/554)、7月(20.70%,53/256)、8月(18.80%,25/133)、9月(30.17%,35/116)、10月(51.06%,48/94)、11月(49.48%,48/97)、12月(36.23%,50/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77,P<0.01);冬春季为流行季。症状以腹泻、发热、呕吐为主,其次为脱水、呼吸道症状和腹痛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少见。其中,呕吐、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20—2022年呼和浩特市<18岁患儿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在冬春季高发,以腹泻、发热、呕吐症状为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更大。

    2025年04期 v.15 390-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2023年临沂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蒋春云;王传宝;刘祥亮;刘秀芳;刘建成;季圣翔;尹德清;李成伟;

    目的 通过对2023年临沂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为H3N2亚型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选取2023年临沂市21株H3N2亚型流感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各基因核苷酸(85.70%~99.59%)和氨基酸(88.07%~100.00%)同源性存在差异。核苷酸位点变异率最高为PB2基因(2.02%),最低为NA基因(0.64%);氨基酸位点变异率最高为NS蛋白(2.87%),最低为NA蛋白(0.64%)。进化树分析发现21株分离株分为3个分支,均与部分其他地区的参考序列高度同源。分离株HA蛋白均有多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I156K变异位于抗原决定蔟B区;NA蛋白和PA蛋白均未发现与耐药有关的突变位点。疫苗株与分离株A/shandonglanshan/1505/2023和A/shandonglanshan/11602/2023抗原相似,其他19株分离株相对于疫苗株为抗原变异株,变异比例为90.48%(19/21)。21株分离株的HA蛋白糖基化位点相对于疫苗株均有增减,NA蛋白糖基化位点仅A/shandonglanshan/51466/2023分离株发生了61NIT-61NVT的位点变异,其余均未发生改变。结论 2023年临沂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未发生大的变异,但在进化特点、同源性、变异率、抗原性以及糖基化等方面存在基因多样性差异,提示H3N2流感亚型在持续进化,应加强对病毒基因的监测。

    2025年04期 v.15 396-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综述

  • 鼻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原新慧;辛蕊;叶新华;

    鼻病毒(rhinovirus,RV)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发展,鼻病毒越来越多地被证实与儿童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密切相关,如肺炎、哮喘以及囊性纤维化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急性加重。鼻病毒感染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会引起儿童喘息反复发作,发展为哮喘的风险明显增高。在免疫力低下或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儿童中,鼻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临床疾病更为常见。该篇综述介绍了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流行特点、致病机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减轻相关疾病负担。

    2025年04期 v.15 40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病例报道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误诊为肺癌1例

    宋洪萱;郭璐;闫秀萍;于泽荣;宋霆;徐光勇;

    <正>1病例患者,男,55岁,汉族,已婚已育。因发现HIV抗体阳性3月余,乏力10余天于2023年5月30日入院。患者3月前查HIV抗体阳性,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确证试验为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44个/μL, HIV RNA 1.19×10~3拷贝/mL,无特殊不适,口服拉米夫定多替拉韦钠抗病毒治疗,规律服药。

    2025年04期 v.15 41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病例报道多学科诊疗模式诊治1例巨大原发性肝癌

    赵凯越;严哲;胡瑞欣;黄缘;

    <正>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患者多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进展而来,具有疾病背景复杂、难以早期诊断、治疗后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等特点。肝癌的治疗方法多样,随着肝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飞速发展,临床医生越来越意识到“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重要性~([1])。

    2025年04期 v.15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