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2025年1月(1月1日0时至1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 382 111例,死亡1 701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25 937例,死亡1 691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65 723例,报告死亡72人)、肺结核(报告发病49 311例,报告死亡209人)、梅毒(报告发病48 495例,报告死亡6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发病33 218例,报告死亡4人)和淋病(报告发病8 037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5%。其他乙类传染病:艾滋病(报告发病2 832例,报告死亡1 375人)、麻疹(报告发病344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301例,报告死亡1人)、狂犬病(报告发病16例,报告死亡19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发病1例,报告死亡0人)、登革热(报告发病49例,报告死亡0人)、炭疽(报告发病21例,报告死亡0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1 659例,报告死亡0人)、伤寒和副伤寒(报告发病234例,报告死亡1人)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26例,报告死亡2人)、百日咳(报告发病5 611例,报告死亡1人)、猩红热(报告发病6 353例,报告死亡0人)、布鲁菌病(报告发病3 365例,报告死亡1人)、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6例,报告死亡0人)、疟疾(报告发病295例,报告死亡0人)、猴痘(报告发病40例,报告死亡0人)。
2025年03期 v.15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正>2025年2月(2025年2月1日0时至2月28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 898 332例,死亡1 964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95 625例,死亡1 949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42 691例,报告死亡116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2 942例,报告死亡208人)、梅毒(报告发病52 008例,报告死亡3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发病22 966例,报告死亡1人)和淋病(报告发病7 104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9%。其他乙类传染病:艾滋病(报告发病3 931例,报告死亡1 609人)、麻疹(报告发病309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172例,报告死亡0人)、狂犬病(报告发病4例,报告死亡7人)、登革热(报告发病51例,报告死亡0人)、炭疽(报告发病21例,报告死亡0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1 706例,报告死亡1人)、伤寒和副伤寒(报告发病215例,报告死亡0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发病20例,报告死亡1人)、百日咳(报告发病4 298例,报告死亡0人)、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发病1例,报告死亡0人)、猩红热(报告发病2551例,报告死亡0人)、布鲁菌病(报告发病4 363例,报告死亡0人)、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2例,报告死亡0人)、血吸虫病(报告发病2例,报告死亡0人)、疟疾(报告发病212例,报告死亡3人)、猴痘(报告发病56例,报告死亡0人)。
2025年03期 v.15 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正>1.蔬菜和水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有助于降低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生风险。2.建议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新鲜蔬菜至少3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3.建议增加水果的摄入,做到天天有水果,每天摄入新鲜水果200~350克。4.建议摄入多种类的蔬菜、水果,推荐每天摄入蔬菜至少3~5种、水果1~2种,每周蔬菜和水果的种类达到10种以上。5.蔬菜和水果营养价值、风味各有特点,不建议相互替代。6.蔬菜营养受烹调加工方式影响,鼓励多用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和保持自然风味的烹饪方式,并少放油盐糖。7.建议蔬菜、水果适量购买、适当保存,利于保持最佳风味和营养,减少浪费。8.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选购加工制品应注意看营养标签,推荐选择糖、盐(钠)和脂肪含量少的产品。9.肥胖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可根据医生或营养专业人员建议,合理选择蔬菜、水果。10.鼓励食堂、餐厅、学校等增加蔬菜、水果的供应,方便根据需要选用。11.全谷物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谷物天然营养成分,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12.全谷物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完整籽粒结构的谷物。没有保留完整结构的谷物,即使是粗粮或杂粮,也不是全谷物。
2025年03期 v.15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正>16.建议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有全谷物,可与精制米面搭配做成日常主食或粥类。17.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或胃肠疾病患者,食用全谷物时,要注意粗细搭配、适量食用。18.为改善全谷物口感和烹饪效果,可采用适宜烹饪方式。19.相较精制米面,全谷物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保质期相对较短,要做好科学保存。20.鼓励食品产业创新,研发生产适宜不同人群的全谷物食品,餐饮行业增加营养美味适口的优质全谷物食品供给。21.水产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素的良好食物来源。22.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成年人约为300~500克。鼓励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群可适当增加水产品摄入。23.相较而言,水产品能量较低、饱和脂肪酸较低且蛋白质丰富,特别是常见的鱼类和贝类脂肪含量低,有助于更好满足日常优质蛋白质等营养需求。24.脂肪丰富的鱼类,如三文鱼、鳗鱼、鲭鱼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常说的“鱼油”,是DHA、EPA、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25.海藻类食物,如海带、裙带菜、紫菜等,富含碘、维生素K、叶酸等,可补充微量营养素不足,提高膳食丰富度。26.贝类食物,如蛤蜊和牡蛎等,是铁、锌、碘和其他矿物质的良好来源。27.鲜活的鱼、虾等水产品更加鲜美可口,推荐清蒸、熘炒、焖炖等适宜方式加工烹调。
2025年03期 v.15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
<正>2025年3月(2025年3月1日0时至3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71 168例,死亡2 137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55 602例,死亡2 135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153 083例,报告死亡163人)、肺结核(报告发病59 479例,报告死亡239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发病56 286例,报告死亡7人)、梅毒(报告发病55 907例,报告死亡6人)和淋病(报告发病8 367例,报告死亡0人),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7%。
2025年03期 v.15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正>指标一、患者入院48小时内转科的比例定义:入院48小时内转科患者人次数占同期入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说明:本指标不包括患者转入/转出ICU的情况。意义:反映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充分性。指标二、患者入院8小时内查房率定义:入院8小时内开具检查或治疗医嘱的患者人次数占同期入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2025年03期 v.15 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指标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规范率定义:住院患者病历中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规范、完整的病例数量占同期住院患者病例总数量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三级查房制度落实情况、查房记录的规范性和查房质量。指标四、住院患者非计划手术率定义:行非计划手术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查房的质量。
2025年03期 v.15 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正>指标五、急会诊及时到位率定义:急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达现场的急会诊次数占同期急会诊总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同期住院患者病例总数量说明:急会诊范围包括当患者罹患疾病超出本科室诊疗范围和处置能力,且经评估可能随时危及生命,需要院内其他科室医师立刻协助诊疗、参与抢救所发出的会诊申请。意义:反映急会诊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指标六、急会诊有效率定义:急会诊后开具相关医嘱的次数占同期急会诊总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说明:本指标中急会诊后开具相关医嘱情况统计方法为在申请急会诊后40分钟内开具相关医嘱。
2025年03期 v.15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沈蕊;陈子煌;薛珲;张毅;于飞;昝兴凯;白昀;王俊杰;
目的 分析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服务利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检测和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基于2019—2023年某社会组织HIV检测点22 967例MSM人群的检测数据,分析检测服务利用特征、影响因素及已婚和学生人群感染风险特征。结果 2019—2023年共纳入有效调查对象22 967例。调查对象年龄(29.83±7.47)岁,累计检出HIV阳性497例(2.16%)。2019—2023年HIV检测量从8 568例降至3 332例,HIV阳性率从2.51%(215/8 568)降至1.29%(43/3 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58,P<0.01)。18~<25岁(151/5 497,2.75%)、高中及以下学历(152/4 325,3.51%)、月收入3 000~<5 000元(126/3 196,3.94%)、外省户籍(401/14 986,2.68%)人群感染率较高。不规范使用安全套(227/6 145,3.69%)和群体性行为(62/1 797,3.45%)为主要危险因素。已婚MSM构成比从14.92%(1 278/8 568)上升至16.36%(545/3 332),但感染率下降,从2.27%(29/1 278)降至0.55%(3/545),学生MSM表现出较好的预防行为特征(HIV阳性率为1.52%,36/2 368)。结论 MSM人群HIV检测服务利用呈现检测量减少、阳性率下降及人群结构变化的新特征,应加强对年轻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针对性干预。
2025年03期 v.15 267-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李琼燕;吴彦彰;陈敬义;李君;詹纲;谢慧;冯晏萌;吴纪明;
目的 了解湖北省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方式的选择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MSM人群接受HIV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5―6月,通过Blued平台对湖北省MSM人群进行招募并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信息、性行为特征、HIV认知和行为特征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不同HIV检测方式MSM的人群特征、性行为及HIV认知和行为,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HIV检测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59名符合条件的MSM进行研究分析。居住地为武汉市者296人(64.49%),最近1次HIV检测方式为前往卫生机构或同志社会组织进行现场检测者(简称HIV现场检测)147人(32.03%),自我检测者(简称HIV自检)312人(67.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无套肛交、寻找性伴侣渠道、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资讯的来源、HIV感染自测风险程度、HIV检测频率、接受HIV/AIDS宣传干预的频率与HIV检测方式的选择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aOR=1.91,95%CI:1.09~3.02)、居住地为武汉市(aOR=1.65, 95%CI:1.03~2.28)、近6个月有2~3名男性性伴侣(aOR=4.90,95%CI:1.42~9.75)、自测HIV感染风险较低(aOR=1.94,95%CI:1.04~3.13)的被调查者更愿意使用HIV自检。相反,通过医护人员(医院、医疗所、检测中心等)获得HIV相关信息(aOR=0.53,95%CI:0.27~0.75)、最近HIV检测时间在>3~6个月内的被调查者更愿意选择HIV现场检测(aOR=0.44,95%CI:0.24~0.66)。结论 湖北省MSM对HIV检测方式的选择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性伴侣数量、HIV风险认知及获取HIV相关信息的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不同特征的MSM群体或不同居住地的个体制定精准干预措施,增强HIV自检推广过程中的广度与精度,以提高HIV检测的可及性和覆盖率。
2025年03期 v.15 27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梁贤君;覃春伟;郑萍佐;徐月香;陈永锋;邓本本;黄运轩;
目的 分析基于“卫生-公安-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干预模式对暗娼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效果,为今后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0年贵港市监测的11 019名暗娼人群开展关于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性行为、既往史等高危行为信息的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外周静脉血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以2016—2017年实施传统综合干预模式的6 165名暗娼人群作为对照组,以2018—2020年实施“卫生-公安-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干预模式管理的4 854名暗娼人群作为试验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干预模式下的艾滋病相关知晓率和行为变化特征;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HIV抗体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施“卫生-公安-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干预模式措施后,干预覆盖率由94.67%(人次数比值:43 908/46 380)提高至95.29%(人次数比值:46 608/48 912),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94.83%(5 846/6 165)提高至99.32%(4 821/4 854);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由97.97%(5 991/6 165)提高至99.63%(4 836/4 854),最近1个月安全套每次使用率由90.02%(5 550/6 165)提高至93.94%(4 560/4 8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位一体干预模式(OR=1.69,95%CI:1.21~2.35)、≥31岁[OR(95%CI)分别为:31~<41岁组1.85 (0.86~3.99); 41~<51岁组2.45 (1.15~5.19);≥51岁组3.84 (1.74~8.50)]、离异或丧偶(OR=5.69, 95%CI:1.60~20.21)、低档场所(OR=4.63, 95%CI:2.89~7.43)、现患梅毒阳性(OR=2.29,95%CI:1.59~3.29)是影响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而每次使用安全套(OR=0.47,95%CI:0.33~0.67)、接受过同伴教育(OR=0.59,95%CI:0.39~0.88)是影响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的保护因素。结论 “卫生-公安-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干预模式能有效精准识别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暗娼人群,扩大干预覆盖面,提高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促进行为的改变。
2025年03期 v.15 280-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徐晓旭;薛芳辉;王珂;张鹤美;周凤;崔云哲;杨子议;潘晓红;
目的 了解温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对其性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4年1—10月通过“阳光测”预约检测平台招募温州市MSM人群,采用问卷调查MSM主要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及知情交友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MSM报告的近3个月全部男男同性性行为性伴的HIV感染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503名MSM,有45.53%(229/503)报告知晓近3个月男男同性性行为中全部性伴的HIV的感染状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行为中作为插入方(OR=1.82,95%CI:1.08~3.07,P=0.024)和近3个月每次性行为使用rush poppers(Rush)者(OR=2.83,95%CI:1.16~6.90,P=0.023)与较高的性伴感染状况知晓比例有关,已婚(OR=0.52,95%CI:0.29~0.92,P=0.024)、近3个月自我报告被诊断过性病者(OR=0.26,95%CI:0.07~0.96,P=0.043)和性伴感染状况知晓比例较低有关。结论 温州市MSM知情交友有待提高,需对已婚及感染性病的MSM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知情交友。
2025年03期 v.15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邓金兰;占凌云;黄亚兰;李锋平;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China AIDS Fund f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FNGO)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干预项目实施情况,为促进泉州市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MSM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CAFNGO项目管理系统,下载2019—2023年泉州市MSM干预项目的相关数据,对干预和检测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9—2023年泉州市社会组织参与MSM干预项目共提供干预、咨询6 497人次,首次检测1 583人,新发现HIV抗体阳性109人,确证阳性率为6.89%,初筛阳性者接受确证比例为92.80%(116/125),确证阳性者转介治疗比例为83.49%(91/109)。2019—2023年MSM人群确证阳性率分别为7.59%(29/382)、 8.83%(31/351)、 9.51%(27/284)、 4.35%(12/276)和3.45%(10/290),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7.306,P=0.007);新发现阳性数占全市经同性性传播人群的19.89%(109/548),2019—2023年分别为28.16%(29/103)、 30.39%(31/102)、 19.57%(27/138)、 11.65%(12/103)和9.80%(10/102),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9.718, P<0.01)。转介治疗比例由2019年的62.07%上升至2023年的100.00%。结论 泉州市社会组织参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项目在干预检测、治疗转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项目服务覆盖面有限,需加强扶持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期 v.15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